阿祖拾寶 做到百歲也願意
2015-09-01 | 林秀華 趙作維秀妹抱著一顆心寬念純的心,將一句話謹記在心頭:「能做是福氣,袂做就費氣,不做就了去!(閩南語)」她把握有限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
童年養女顧家計
憶起陳年往事,秀妹嘆了口長氣,從她眼神中,透露出萬般無奈,腦海浮現過往情景,感傷口吻聲中道出一句:「以前真的很苦啊!」,不免令旁人也能感受到她所歷經的刻苦銘心往事!
1934年出生在「番仔寮」(即現今的竹北六家健民里)的農家,家中有十個小孩,秀妹是家裡的么女。由於其父母認為生女兒最終要出嫁,養大後還是別人的,所以她也難逃早期農村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三歲時就被賣掉至別人家當養女。
在養父母家的生活從早到晚每天有做不完的事,從原生家庭的么女,來到一陌生新環境,竟轉眼間成為孩子們中的老大,三、四歲的她還得幫忙照顧年紀更幼小的弟弟、妹妹。到了八歲時,每天凌晨三點就要起床,緊接四點除需到河邊幫忙洗衣、挑菜外,還需撈溪蝦、捉泥鰍補貼家計。
聽到遠處學校上課鐘聲響起,才急急忙忙的飛奔到學校上課,下了課又有做不完的家事,溫習功課這件事,對她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能去上課的時間也是寥寥可數,雖然小學畢業,卻大字沒認識幾個。
婚後但做賺呷人
二十二歲時,經媒妁之言,秀妹嫁給大她二歲的丈夫。丈夫對家的責任感很淡薄,又沒錢沒房,於是家中大部分的開銷都需由她一肩扛起,日子過得比婚前更為困頓。婚後舉家從新竹遠遷到基隆三貂嶺當「賺呷人」(閩南語,即賺錢只為了滿足生活基本需求,讓自己得以溫飽),當時臺灣的礦業發達,先生在礦區從事纜車配電修理工作,她則在礦坑裡,靠洗煤碳、推煤碳車,掙得微薄的薪資來補貼家用。
隨著三貂嶺煤礦產業的沒落,現實環境的無情,逼迫她們不得不又輾轉搬到瑞芳,繼續倚賴從事礦業工作以討生活,在昏昏暗暗危險的礦坑中,就這樣度過了漫長艱困的二十多年頭。
秀妹無奈地說:「看著雜貨店牆上黑板自己的名字及賒帳的金額,常常疑惑著,為什麼再怎麼努力工作,還是沒錢買米,總還要賒帳。」生活雖然困頓,但意志艱韌的她總是認命地過著日子。
親人離別苦撐家
直到一次無常的來臨,讓秀妹體會何謂身心受盡煎熬!1972年,先生與婆婆相繼罹患鼻咽癌,生病期間,為支付龐大醫療費用,以致所有家產散盡未剩,讓原來困頓的生活更是捉襟見肘。婆婆生病三年後往生,三個月後先生才四十四歲,也跟著走了,生活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中。
村裡里長知情後便主動發心向鄰里勸募了臺幣八千多元,要讓她好辦先生後事。然而,為顧及小孩的尊嚴,不願往後小孩背地裡被人閒言閒語自己的父親生後事,是別人捐錢處理,而抬不起頭。她便將勸募所得臺幣八千多元,連同先生的保險理賠金,硬湊成臺幣一萬元再捐給孤兒院,並登報說明捐款的流向。
失去另一伴後的生活,秀妹只得咬緊牙根自己獨立扶養五個小孩,眼看為小孩所準備的便當,裡頭只有幾片蘿蔔乾,心中就在淌血!無奈每天與時間賽跑,努力掙錢,一日兼做數份工作,晚上還幫人洗衣服,忙到曾經三天三夜都沒有闔眼睡覺,為的就是能改善家中的經濟。也許是老天爺的厚愛,所幸家裡的孩子個個都很乖巧,這也是她最大的安慰。
佛緣牽引慈濟緣
因虔誠篤信觀世音菩薩,秀妹每月初一、十五常至竹北蓮花寺幫忙挑菜做志工,適巧結識當時也在該寺做志工,剛入慈濟未久的慈濟志工鍾桂蘭,從此在其邀約下參加了慈濟於竹北市公所所辦的大型環保日活動,而開啟她投入慈濟環保志業的因緣。
每天早上六點、下午四點,她會到街上、菜園的路途收集回收物,並至桂蘭的家中環保點做資源分類,此已成為她日常生活重心,一日不做反顯不自在。
住家後面空地一隅是她的寶地,除了是個菜園外,還是個迷您環保回收點。為了不讓所回收的紙類被雨淋濕,於是就以木頭簡單搭建一個ㄇ字型、上面蓋了帆布的小雨棚,就這樣此環保點運作至今也歷經四、五個年頭,每星期慈濟志工皆會開環保車至此回收滿載一車的資源物。
秉持著:「能做是福氣,袂做就費氣,不做就了去!」(閩南語。意思即「能做是福,不能做就麻煩,沒做就太可惜了!」)的信念,鄒秀妹一股腦兒栽入環保志業迄今長達八、九年未曾間斷。
智慧菜籃車尋寶
下午四點多的夏天,大地依然灑滿紅通通太陽的炎熱陽光,秀妹依循往例戴起遮陽斗笠,拉著她那跟隨她近十年的夥伴菜籃手推車,穿梭在大街小巷間開始「尋寶」。那小小的手推車,經過她的智慧巧思設計,固定在菜藍邊的鐵線可以串起有柄的PE罐;掛勾上的塑膠袋內也能裝很多回收物;菜藍中所插一根長棍子,既可以固定紙箱,又可掛很多塑膠袋。經過她的妙手、妙法,竟將手推車原有限的載貨量,發揮到極致空間。
拉著手推車,站在店門口,大喊:「回收哦!」也許是長久以來她與店家間所建立的一種默契,店內的人員就會主動將回收物拿出來。只見她敏捷地徒手或手腳並用站到紙箱上將紙箱拆開、折小,並將紙箱整齊推疊及捆綁後,緊接拉著手推車又繼續向前行。
看著守護著這片大地,置身夕陽下映佇於地面被拉長的老菩薩身影,此刻拉著滿滿一車回收物,行於回家路途上的她,整個下午多至二個多小時行程,身體雖很疲累,心卻是充滿著無比歡喜。
「這些回收以前都直接丟垃圾車,看見阿嬤辛苦的回收,我就將回收物整理給阿嬤,如果東西太多,我也會主動帶到阿嬤家。阿嬤也教導我瓶子不能黏黏的,洗乾淨才能回收,要清淨在源頭。」將秀妹視為自己親阿嬤的冷飲店店長杜小姐,從原本不捨秀妹,至自己也投入做環保,迄今已長達一年多時間。
歡喜聞法展熱誠
對於報名參加委員見習、培訓,秀妹初起由於自認年事已高,什麼事都不會,而躊躇不決;2008年時已高齡七十四歲的她終於開悟,證嚴上人並不會因志工年紀大而不收其為弟子,於是跨出心中藩籬,報名委員見習,並於2010年受證委員。
在2011年水懺演繹時,為了讓她所接引之鄰居環保老菩薩能就近聞法,在經志工林秀榆的推薦下,她的住家經過整修下也就成為讀書會場地,至今已運作四年有餘。禮佛問訊時,總會吃力地將她那原來駝背的身驅挺直。雖總是自謙識字不多;但聞法的那股熱誠、毅力卻令志工為之欽佩不已。
近幾個月為了每日得以聞法,看師父所開示的《靜思晨語》節目,於是也決定裝了中華電信MOD。她說:「我現在就是能做就盡量來做,把握時間,有這健康的身體,越做就愈歡喜。」
做至人生的最後
在竹東已辦一場七月吉祥月活動中,當司儀詢問與會者要做慈濟事做到幾歲時,秀妹馬上答說:「我若能活到一百歲,那我做到一百歲,我都願意。」
對於進入慈濟前後最大改變,她認為就是修正自己以往不好的脾氣,並且現在懂得環保救地球,並不再燒金紙。
今年已八十二歲的她,漸漸感受體力已不如往年,現腰上所繫護腰帶已成為扶助她走路的必要護具。面對歲月流逝催人老,她雖帶點無奈地說:「現在不能不服老了,以前早上五點多就出去撿環保,晚上還可以跟環保車出去回收;現在的腰比以前容易疼,以前總覺得自己一年比一年老,但七十六歲後感覺是一天比一天老,現在只能下午五點才出去做收環保!」不過,她卻也篤信地告訴自己:「我時間較短,我要把握時間,您們不要做的,我要趕快去做!」
心寬念純苦轉甘
炎熱的8月天,午後熾熱艷陽下,竹北市自強南路、文興路路上,那雙手背後拖著載滿回收資源物的菜籃手推車、身形佝僂日益嚴重的熟悉菩薩身影,依舊穿梭在街道、巷口及店家間。秀妹抱著一顆心寬念純的心,將「能做是福氣,袂做就費氣,不做就了去!」的話語謹記在心頭,把握人生有限生命;創造無限有意義的生命價值。
憑藉著智慧、毅力,在行環保之路一路走來,她不僅因此廣結善緣,更從中喜獲無比歡樂。一位已八十二歲環保老菩薩鄒秀妹的故事,見證了一段由苦轉甘的人生歷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秀華、趙作維 新竹報導 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