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忍善解 讓苦難成為養分
2015-05-28 | 鄭雅嬬慈濟志工李美珠自1997年開始參與訪視,已有長達十八年的經歷,她總是將個案當作自己的好友,帶著真誠的心去傾聽、解決他們的問題,慢慢建立信任,他們有事情第一個就會想到你。
用笑臉 傾聽酸甜苦辣
在建山里訪視十餘年了,李美珠為了拿捏訪視節奏,她的神經都是繃緊待命的。顧及山路駕駛的安全,下山的時間不宜太晚,該做到的個案關懷和給予補助的行政程序又不得大意,她一邊訪視一邊規畫動線,隨時保持彈性面對突發狀況……
正如這天因為適逢梅子的產季,有些個案一早就出門打零工採梅子,李美珠連續幾次撲了空,臨時空出來的時間,她先是拿結緣品致謝曾幫過志工和個案的在地人,又拜訪了新任里長。
期間,先是說服了一位精神恍惚的個案安排就醫,細心為他抄寫醫院、科別和醫療接駁車的時段;與長年酗酒的阿伯聊最近喝酒的次數是否減少,誇獎他維持住家清潔要繼續保持下去;鼓勵手巧的個案多做手工藝,收入雖微薄但多少增補家用;帶了舊衣服和書本給個案的孩子,叮囑他們要孝順父母、用功讀書;探訪一位出生後就經常開刀住院、罹患重度腦性麻痹的孩子……
富有節奏地結束上午行程後,她簡單吃了幾口麵包果腹,又盤算著下山後要去探訪一位正在住院的個案,晚上得找時間撥電話關心早上錯過的住民,並預計花上三個晚上的時間整理個案記錄……
一雙手 用來照顧別人
家鄉在屏東的李美珠,有八個手足,排行第六的她與大哥相差十八歲之多,家中人口多,母親從小即教育她養成「靠自己最好」的獨立個性,「媽媽常說『做事不要做到給人嫌』,凡事要盡心盡力,她也這樣要求自己。」李美珠回憶道。
也許是母親的耳提面命,李美珠年紀輕就懂得自我管理,做任何決定都先替家裡著想,「考取學費便宜的省立學校,離家不能太遠,學習一技之長,畢業後就可以賺錢。」
曾經想學習護理專業走助人之路,無奈怕血而作罷,她在商職畢業後,於1976年結婚定居高雄,有了孩子後生活開支大,她將會計專長轉而用來持家,細心記帳、量入為出;面對先生「吃魚要拔好刺,吃蝦要剝好殼,要幫忙穿、脫鞋子」,諸事皆需服務的要求,她努力配合用心照顧。
她張開皮膚粗糙、指節明顯的雙手自我調侃:「我這雙是『婢女手』,要來做事不是來享福的!」
夫妻相處經常出現磨合與不愉快,曾讓李美珠動過離婚的念頭,然而念及兩個年幼的孩子,她轉而體諒、包容先生的辛勞,甘願專心做個相夫教子的賢內助。
憶當年 接人生變化球
1995年,獨自前往中國大陸經商的先生突然中風倒下,李美珠著手處理這場突發狀況時,赫然得知先生在當地買了一間房,她積極爭回房子的所有權,直到加入慈濟後,才將房子變賣所得悉數捐出。
回顧當時「無明」的行徑,李美珠苦笑:「應該就直接布施出去,結果還在那邊糾纏不清,浪費好多時間。」
李美珠是個傳統觀念重的女性,凡事以家為中心,「只知道守著家裡的灶,錢要拿去捐,心裡還會覺得丟臉!」她笑著說。
1998年她開始參加慈濟志工培訓,隔年受證為慈濟委員,生命多了服務貧苦人家的選項,生活因此更有重心,「我天生就喜歡照顧人,當初會投入訪視,是覺得好像真的可以幫到他們,所以就一直走在這條路上。好在個案都蠻喜歡我的,之間沒什麼距離。」
最傷痛 孩子愈走愈遠
然而進入慈濟,是李美珠面臨一連串無常考驗的開始。先是妹妹檢查發現卵巢癌,未手術前就不幸往生;兩年後,八十多歲的媽媽也因病逝世;再三年後,先生二度中風,從此只能臥床接受專業照顧,相關醫療照護的支出排山倒海而來。
正當李美珠被無常追逐得焦頭爛額之際,驀然回頭才察覺大兒子的狀況不太對勁;原本信任成年的孩子可以自我管理,未料他積欠了百萬債務無力償還,直到債主上門,她才驚覺事情非同小可。
債主突如其來的挑釁,啟動李美珠為母則強的無畏,談起這段往事她的神情一懍,本以為一肩扛下債務,讓孩子閉關反省就可以平息風波,無奈兩年後大兒子捲進感情的風浪中載浮載沈,愈漂愈遠,之後再也沒能回家……
家務事 最難解的課題
「先生病倒到大兒子往生那十年,是我精神最緊繃的時候,晚上很淺眠,操心許多事情」。
經濟壓力最大的時候,李美珠一天做兩份工,「白天的會計工作傍晚五點下班,趕去護理之家幫先生按摩,餵他吃晚餐,聊聊天,七點多再去夜市當會計,十一點左右下班回家。」
期間她沒有中斷過志工的本分事,只要一有空閒,就會參與助念、訪視、環保站香積等時間較彈性的行程。
大兒子過世不久,小兒子出國讀書,家中只剩她一人,她故意讓自己更忙,好可以回家倒頭就睡,「那時我一沒事做就會胡思亂想,為什麼個案的問題,我都可以幫他們解決,但是自己家庭的問題卻這麼難解?」
從前主動接觸佛法,若不是祈求先生的身體健康,就是為了寬慰生活遭遇的一切不順遂。直到經歷許多波折,再回頭品味:「這輩子的劇本是上輩子寫好的」,她的內心漸漸地有不同的感受,「該演的、該還的,我甘願去面對。」
先生臥病的後期,她減少了陪伴他的時間,把那些時間拿去做志工,比以前更投入,「我跟先生說我連你的份一起做,下輩子我們不要再相互折磨。」
>願善解 一切因緣成就
這幾年李美珠身上的擔子逐漸減輕了,不再需要照顧先生,也辭去了晚上的工作,她擁有更多的時間面對自己。
從前無法靜下心閱讀,現在晚上有空會翻看佛典著作,年紀大記憶不好,就邊閱讀邊記錄,心中常生起感動,景仰佛陀的智慧寬廣無邊。她逐漸能夠與自己獨處,體會到:「修行就是要享受孤獨。」
回首人生劇本,細細咀嚼當中的因果關係,李美珠總感嘆是業力牽引;善解無論是家人或個案,他們的出現都是來成就自己,只是換化成各種形式。
她想起曾經為了關懷個案無畏地走進墳墓區;為了幫個案解決人頭戶的糾紛,陪同上法院打官司;因為深獲個案的信任與感恩,在出殯期間幫忙捧牌位;陪伴許多個案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程……
「會出現在自己面前的,當中都有因緣,我們雖然不知道也看不見,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去圓那分緣。」
一如年過耳順的李美珠,現在只想好好珍惜時間,趁著還健康的時候,把握因緣做個案最溫柔的靠山。
(文:鄭雅嬬 摘自:《慈濟》月刊5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