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揚美善聲音 全家齊動員

2015-03-16   | 莊碧霞
活動現場,總是見到何斌才負責架設音響,除了活動時要在現場注意音質外,事前的拉線、器材設備的提供,一手包辦。基隆市成功市場吉祥月宣導,何斌才的兒子、女兒負責現場音控。(攝影者:張泰元,地點:成功市場,日期:2012/07/21)
「把線固定……」何斌才對著踩在雲梯上的兒子說著。他嘴對著麥克風發聲,一次一次又一次,試到聲音聽起最自然、悅耳為止。

在慈濟活動裡常見到一對父子出現在後臺--何斌才和他的兒子何松峿。他們負責架設音響,除了活動時要在現場注意音質外,事前的拉線、器材設備的提供,一手包辦。何斌才帶著兒子體驗付出,感受付出的喜樂,領引孩子踩著他的步伐,一步一步的體會生存的價值。

巧思善用 體貼親心

何斌才生在一個大家庭,有六個姊姊、兩個哥哥、一個弟弟。中船退休後的父親經營奇藝材料行,拉拔孩子長大。

成年後的何斌才投入建築業,當工地監工。就在這時候認識太太陳彩月,兩人在1985年結婚,婚後育有兩男一女。木訥寡言的他,不多話,「嗯」、「是」、「對」,與他對話最常聽到的是這簡單的回覆,交友是如此,與家人相處亦是如此,嚴謹的生活態度,讓他常扳著臉孔不苟言笑。

這張嚴肅的臉孔下,他卻有顆溫柔體貼的心。媽媽肝癌住院,病榻中的母親如廁不便,病床上媽媽的愁容,被病魔纏身的痛,他看得好不捨,為了減輕媽媽的不舒服,他便用鐵絲做成一個鉤子,在太太拿手電筒照明下,一點一點輕輕挖出塞在媽媽肛門中的穢物,解決便秘的煩惱。

老父親罹患攝護腺癌,為了方便父親如廁,他特製了一個桶子放在老人家房裡,原想免去父親在廁所、房間奔波,老人家體恤兒子、媳婦得多了一項「倒尿」的工作婉拒了。好聽的話他不會說,但他卻用實際的行動體貼親心,直至父母往生。
何斌才的兒女何景杰(左)和大哥何松峿(右)準備音響,前往光華國宅擔任心靈講座音控。(攝影者:張泰元,地點:何斌才家中,日期:2011/06/19)


多舛人生 牽動思緒

人生在世如航行在海上的船,廣闊無垠的大海,有時風平浪靜,風吹著帆,恣意欣賞星空、海鷗飛翔;有時滔天巨浪,打落了帆,驚慌下掌舵,使盡全力才能度過,起落人生,誰無?

何斌才從事的建築業在1985年時亮起紅燈,也因此迫使他轉業。這時結婚不久的他,大兒子才出世,生活的壓力讓他馬不停蹄的找工作,即便是不熟悉的報關行工作也接了下來,如溺水的人抓住浮木,業務不熟、英文不會,讓他吃足了苦頭。

上司的責備化成一股力量,淬鍊自己往前。一年多的時間學習,漸漸步上軌道,工作漸趨穩定時,發現十八個月大的二兒子,黑眼球移動與常人不同,看東西黑眼球靠向鼻樑,求診後,一般診所不敢醫治,建議他們送往大醫院,在榮總醫生的診治下,告訴他們孩子的視網膜長了惡性腫瘤。這晴天霹靂的消息讓夫妻倆束手無策,太太哭紅了雙眼,他更加落寞了。

他們一面帶著孩子奔走醫院接受治療,一面四處求神問卜。十幾個月下來的治療,孩子日益消瘦,甚至沉睡不醒,他們嚇壞了,急壞了,在無計可施下,何斌才默默許下行善的願,不知是願的力量啟動,還是藥效發揮作用,孩子終於醒了,喊著肚子餓要吃飯,這讓他們喜出望外。孩子漸漸恢復健康,他也開始實踐諾言,見到需要幫助的人,便會伸出援手。

投身環保 延續物命

適巧證嚴上人推動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資源回收工作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推動,在同業朋友王金貴的邀約下,何斌才加入回收工作。志工謝淑貞帶領著大家一起做,整理一捆捆舊報紙、書籍。

何斌才回憶道:「以前就覺得把報紙、書當垃圾丟很可惜,收集好一堆堆交給環保局,見他們也是丟入垃圾車裡,覺得很可惜,不知道該如何做才好?如今能把它們回收再利用真好。」惜福的他看見物命得以延續,回收工作做得可勤呢,除了自己做,更想盡辦法邀請更多人做。

1991年那時知道做回收的人少,他便拿起廣播器,在小巷弄間宣傳,這樣的效果只侷限在區域間,有鑑於此,為了讓回收工作普及,便至廣播電臺錄製錄音帶,放在車上播放,車子跑到哪裡,這訊息便傳哪裡,在這群拓荒者的努力下,環保站逐一成立。
環保日,何斌才的兒子何懿俊,從志工手上接住回收物,放置於車上。(攝影者:張泰元,地點:南榮國小,日期:2011/08/21)

大型環保日常見這一家人在環保站踩寶特瓶、捆紙、搬運……做到髮絲滴水是常有的事,餓到手腳無力也是常事,他們常做到下午三、四點尚未用餐,身為領頭羊的爸爸,笑著說:「事情做完才能休息,這也是培養責任感的一種方法。」他就是這樣做給孩子看。

行事一向低調的他,原本只想默默的付出就好,但在付出的同時,他知道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腳印,知道能做的事不只如此,為了承擔更多使命,他參與培訓,2008年受證成為護法金剛。

「一」的力量 不可小覷

2009年,這一年家裡有一張零存整付的存款單到期,那是太太陳彩月省吃儉用存了六年要繳房貸的錢,何斌才極盡全力的游說太太:「『行善、行孝不能等』房貸慢慢還,我會認真努力賺錢,一定還得完。」在他的信誓旦旦誠懇的保證下,太太終於點頭了。

雖然身上背著房貸、孩子的學貸,他們仍歡天喜地捐出那僅有的一百萬,原本要以不記名捐出,礙於體制,太太在無意間成了慈濟的榮董。

為了增加收入,何斌才靠著金嗓和喇叭組起康樂團接晚會,不擅言詞的他主持節目,生意有一攤無一攤的,直至一次報關行工作忙碌,他無法上臺,只好找太太代打,平日能侃侃而談的太太,能說能唱,站在臺上,臺風穩健,逗趣的話語博得觀眾的讚許,從此他們的晚會場次增加了。

兒子就讀電子科,對於音響的維修操控得心應手,在兒子加入後他們如虎添翼,音質提升了,音控的掌控得宜,生意越來越好。一次,志工江顯忠邀約何斌才做音控,他欣然答應。
大型環保日常見這一家人在環保站踩寶特瓶、捆紙、搬運。何斌才與太太陳彩月將回收物堆上車。(攝影者:張泰元,地點:南榮環保站,日期:2013/07/14)


為了給予大眾能有聽覺上的享受,他把家裡的音響搬出來。大型的活動與小型的晚會終就不同,設備上欠缺的、不足的,他自掏腰包增購,即使手頭不寬裕也毫不猶豫下手,能讓更多人清楚的聽法,法喜充滿,他的歡喜詮釋在那微揚的嘴角。

讓他更歡喜的是孩子的加入,常見他們一家人集體出動,偶而會瞥見何斌才站在角落看著孩子,眼眸中有的是安心自在,想起孩子能獨自承擔歲末祝福的音響工作,更能為承擔工作而事先預留時間來做,他除了高興之外,更有說不出的欣慰。

「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穫」這句話是何斌才手書於孩子房間的牆壁上。他不是教條式叫孩子付出,而是帶領孩子一起體驗。從付出中,他戒了菸、酒;從付出中,他得到一個溫馨和樂的家;從付出中,他開始學對鏡而笑;從付出中,他學會捨,得到自在快樂,這是他最大的收穫。【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莊碧霞 基隆報導 2015/03/10)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