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葷轉素 客人「食」在健康
2015-12-01 | 鄭春燕清晨四點四十分,林麗華輕聲的下床梳洗,換好制服,提著鞋子往樓下走!打開鐵捲門時,回頭看看昨夜打烊後,兒子幫忙收拾乾淨的餐廳,麗華微笑著走出門。平日車水馬龍的中正路上,在清晨時分,除了超商的燈光外,幽暗無人。
林麗華快步走向臺北慈濟醫院,趕赴她與證嚴上人的每日空中相會,去聆聽上人在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的講述,然後接著參加志工早會,她說:「上人開示是我一天最好的精神道糧。」
相夫教子 為孝盡心
二十八歲的林麗華,經友人介紹嫁給敦厚老實的呂承炆。承炆白天在自家經營的自助餐店掌廚,晚上則到知名的西餐廳工作,新嫁娘的麗華也跟著家人學習餐廳工作。而守寡多年的婆婆一手帶大五子、一女,六個孩子都很孝順,每人的薪資及共同經營餐廳的收入,全數交給婆婆掌管,再由老人家發給大人、小孩固定的零用錢。
雖已出嫁,乖巧的林麗華仍謹記母親的教導:「不是我們的東西不可以拿,為了避嫌做生意時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她為呂家添了三個男丁,更是侍奉糖尿病的婆婆至終老,也陪伴二位小叔到越南相親娶妻,圓滿了婆婆的心願。
1988年,林麗華開始閱讀慈濟月刊、聽廣播而認識慈濟是由三十位家庭主婦,每日省下五毛錢救人的。這樣的精神讓她很感動,相信自己一點小小的力量,會合許多人的愛心,是可以一起助人的,所以朋友來向她募款時,就很歡喜的加入會員了。
從此,林麗華積極參加社區活動,也鼓勵先生一起投入。社區舉辦茶會需要茶點或熱食,她請先生幫忙準備。至今還有人很懷念先生的愛心濃湯,是在慈濟九二一希望工程時,麗華參加慈濟教聯會每個月舉辦一次的「親師震動大愛」,那天凌晨三點左右出發到竹山國小,在簡易教室裡與當地師生一起活動。她說:「當時懷著歡喜心參與,回到臺北已是半夜卻無倦意,還期待下次再相會!」承炆因店裡生意忙碌無法南下,但他一早,為志工準備玉米濃湯,來讓大家在車上暖暖胃。
由葷轉素 讓愛延伸
林麗華在母親往生過後便開始茹素,如今已經二十八年。一直以來,她有一個夢想,就是要開一家讓人吃得健康又不殺生的餐廳。而先生從小學西餐,多年前第一次自己開店,要他開素食餐廳,他說沒把握,所以做一些葷食、一些素食。
這次再開餐廳是讀餐飲科的大兒子呂德馨想自己創業,林麗華希望他做素食的,且不要加味素,呂承炆怕不加味素客人會不喜歡吃!林麗華則不斷的鼓勵先生與兒子:「用新鮮食材做給人家吃健康,客人會感受到我們的用心,吃得健康,生意自然就會好,會越做就越穩定!」
為何林麗華這麼堅持?因為她相信,吃人一斤要還人十六兩!不要跟眾生結惡緣,她希望孩子也都能做到,麗華的努力終於如願的開了一家蔬食餐廳,先生為主廚、大兒子是副手,自己則做外場服務!
素食餐廳剛開始營業的前半年,生意並不好,準備十份量的餐點,有時來店的客人只有二、三位,讓承炆非常沮喪!麗華總是堅定的鼓勵家人,我們用新鮮食材做給人家吃健康,我們的用心客人會感受到的,不用擔心!
堅定信心 做對的事
「對的事,做就對了!」林麗華謹記上人的教導,如常的用心投入環保回收、教聯會、親子成長班等慈濟活動,也參加《慈悲三昧水懺》的經藏演繹。先生與兒子則研究開發新的菜色,以新鮮食材、營養豐富美味,多樣化用心經營,生意終於漸漸好轉!
大兒子感恩父母親的幫忙,父母就像一座山,因為創業時有父母親的陪伴與依靠!做菜是他的興趣,又能跟在爸爸身旁學習,讓他倍感幸福!二兒子呂德俊下班回來,也會主動幫忙店裡的工作。當生意不太好時,他安慰爸爸說:「錢再賺就有了!我在外面上班還有一份薪水,店裡沒賺錢也不會過不下去的!」小兒子德昱也說:「我們是做給人吃健康的,不是要賺大錢,沒關係!爸爸、媽媽不用擔心!」一家人共同努力相互鼓勵,感情更加緊密和樂!
由葷食改做素食的呂承炆收穫最多,他說:「我的個性比較煩躁沒耐心,自從做素食後也改變飲食,發覺脾氣變好了。以前看到兒子做得不如我意或動作太慢,就會對他嘮叨,現在好多了!」
「為成佛前,要跟眾生結好緣。」是林麗華的信念,餐廳是做生意的地方,也是與人結緣的好地方。她在餐廳裡放著慈濟月刊、證嚴上人靜思語與大眾結緣,附近年輕上班族已習慣來這裡用餐,逐漸養成天天素食的好習慣!
加入慈濟二十多年的林麗華日日薰法香、法入行,也了解因緣果報,上人慈勉人生劇本是自己寫的,想要家庭和樂,自己就要努力經營。麗華以正信、正念素緣護生於生活中,並積極走入人群用愛付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春燕 新北市新店報導日期 201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