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日伉儷感動 返臺布善種
2015-12-24 | 鍾雅晴回溯過去,其實林明秋夫婦二人,各自與慈濟都有很深的因緣,黃豔微在學生時期就知道慈濟,並且身體力行竹筒歲月;在東日本大震災的時候,林明秋就已經在當地隨著慈濟志工一起投入賑災,所以對於慈濟並不陌生,因此回到臺灣後,便與妻子參與志工活動,盡己所能付出。
從災難中看見愛 積極投入不馬虎
1992年,還是大學生的黃豔微就認識慈濟,她響應證嚴上人竹筒歲月,每天存下十元,每月更是親自將三百元送到當時的臺中分會,讓這小小的愛心會集眾人的力量,讓更多的人能夠得到幫助。
回憶起二十多年的往事,黃豔微說:「當時上人每個月的農曆初一,都會在臺中分會對大眾開示,我每個禮拜六都會趕去聽上人開示,享受法水洗滌心靈後的平靜。」
結婚後,黃豔微隨著擔任外交官的先生林明秋移居日本東京,2011年歷經東日本大震災,過程中跟隨慈濟志工投入賑災工作,所以對慈濟志工愛的付出特別有感受。
「慈濟除了供應物資外,也炒米粉發送給災區的民眾,所以我可以體會日本民眾感恩臺灣,感恩慈濟的原因。」回憶起日本大地震時,受到震災影響,當地居民身心皆難安,不過在當時,慈濟志工的行動,不僅只是發放物資源援助,更重要的是陪伴的心,讓當時在日本從事外交工作的林明秋難以忘懷。
坐在身旁的黃豔微也哽咽地說,跟著慈濟人做了二年多的志工,那些行善的腳步她都很熟悉,「尤其日本三一一時,臺灣對東京的幫助,只要遇到日本人都很感謝我,所以我對慈濟的災難救助非常的認同。」
主動關懷布善種 親身經歷堅定行
2013年,林明秋任期期滿,遂與妻子回到臺灣定居,有天,夫妻二人因為口角爭執鬧得不愉快,黃豔微想起臺北慈院有音樂志工的表演,便驅車前往,希望能讓彼此都有一個冷靜的空間。
黃豔微一個人站在柱子旁,靜靜的聽音樂志工楊又禎彈著優美古箏。「我正在彈〈塵緣〉這曲子,看到有一個人站在柱子旁半小時,我就特別注意到她……」楊又禎回想起初認識黃豔微的情景,依舊記憶猶新。
演奏結束後,楊又禎主動找黃豔微聊一聊,從中得知與先生口角,心情不好,於是便分享上人教大家要縮小自己,放下身段,對家人要善解、包容的故事,因為楊又禎用心的傾聽與陪伴,讓黃豔微心開意解,之後就常常帶先生一起到臺北慈院聽演奏,楊又禎邀約他們一起去養老院關懷長者,投入社區的慈濟活動。
隨後,隨著投入志工的時間越來越多,無論是長者關懷,或是人醫會義診,林明秋與黃豔微總是義不容辭,親身參與慈濟活動,把理念付諸行動的林明秋說:「我體會到在付出中,行善最樂的真諦。像養老院的老人們都需要有所依靠,能帶給他們溫暖,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因此他在公務之餘,都盡量地把時間挪出來,承擔更多志工工作。
不僅是林明秋與黃豔微用心投入,他們也從單親媽媽楊又禎身上學習,看到她一人撫養二個小孩,為幫前夫償還債務,每天努力工作到半夜,身體上疲累心卻不累,依舊堅持出來做慈濟志工,為人服務,這樣的精神感動了夫妻倆,讓一向行事低調的林明秋,放下身段,一起付出當志工。
林明秋夫妻倆堅持以身體力行,繼續做對的事,他們還希望能當別人的貴人,散布善種子,讓更多人一起投入。【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鍾雅晴 新北報導 20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