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入苦難處 看見人生希望

2014-09-06   | 李委煌
每個案家都是獨一無二的,助人工作正是個活藝術,不要帶著成見,才能聆聽到對方心底的苦。 二十年前,鄧有香(中)關懷住在臺北三峽的老人家。(相片提供:鄧有香)
「苦難人雖然救不完,但盡力而為;做不到的,就設法找更多人一起來做!」有訪視經驗二十多年的訪視志工鄧有香認為,每個案家都是獨一無二的,助人工作正是個活藝術,不要帶著成見,才能聆聽到對方心底的苦。

「有人努力想從弱勢中爬起,有人則是自己選擇了弱勢。」藉由慈善訪視,平凡的鄧有香,得緣見識了世事及人心百態;她也曾遇過案主多方重複尋找社會資源,或是志工單純不疑有他而給予補助,種種經歷讓她自我勉勵要更提升智慧,並自我警惕。

苦境思善 堅忍如願


早年慈濟事,以慈善訪視為主,慈濟志工鄧有香跟著資深志工走入貧病案家;個案分布在桃園及新竹一帶,有時候一出門就是一整天,拜訪的案家甚至超過二十戶;她盯著滿滿寫著案家資料的複查表,內心卻擔憂著:「那麼多人,要怎麼幫啊?」

慢慢地累積經驗,練習寫好個案記錄,漸漸地鄧有香能獨當一面,也開始領著其他志工去看個案、評估補助。有時候太晚返家,無法及時為家人準備晚餐,也因此惹得先生不快,她常會自我調整,「我就會乖一點,幾天先別出門,然後將家裏打理好。」

鄧有香的先生周大石,在市場擺攤賣水果前,因為投資失敗而欠債,接著夫妻倆又被人倒會,每月仍得繳四萬元會錢,在三、四十年前的臺灣,這可不是一筆小錢,當時最大的孩子也才六歲左右,經濟壓力特別大。
藉由慈善訪視,人生平凡的鄧有香,得緣見識了世事及人心百態;她也曾遇過案主多方重複尋找社會資源,或是志工單純不疑有他而給予補助,種種經歷讓她自我勉勵要更提升智慧,並自我警惕:「有人努力想從弱勢中爬起,有人則是自己選擇了弱勢。」(攝影者:李委煌)

無意間,鄧有香接觸到壽險,自覺口才與反應都不好,卻糊里糊塗地開始賣保險;但或許樸實、單純的個性給人信任感,那兩、三年間業績竟然還不差,硬是讓她們安度過那段困窘路。

外出拉保險,在家時就做雨傘支架加工,「當年的辛苦,是怎麼咬牙應付過去,其實都忘記了。」鄧有香只知道,當身處人生艱難時,就是勇敢面對,用全副心思迎向它時,反而就不知苦了。

在這麼困頓的時刻,鄧有香沒有忘記想做善事的心願,除了募款、當志工,她開始儲蓄捐款,請先生把每天裝水果的廢棄紙箱留給她,她再騎車載去賣,把換得的銅板投進飲料罐裏,再將罐子藏在不易發現的衣櫥角落,免得被先生數落或反對。

一天天積攢,沒想到一年多後竟累計萬餘元,鄧有香終究是憑著耐心毅力,圓滿了她捐贈一張病床的心願;她又悄悄將婚後即不曾再戴過的項鍊、戒指賣掉,以先生、孩子、公公等人的名字捐出,她覺得:「那些東西放在衣櫃裏,就像破銅爛鐵般沒有『功能』。」鄧有香覺得讓嫁妝變成能救人的病床,比無用地靜擱著更有意義。

安居訪視 安身安心

鄧有香小小的個兒,卻有著過人的勇氣,婚後為家庭操勞,加上二十多年來投入慈善訪視,儘管已是滿頭銀髮,但她不曾想過放棄,「看到人家苦,我就會很想伸出手幫忙……」

在鄧有香訪視過程中,一名廖先生迎娶越南籍太太,婚後三個月太太就失蹤了;由於他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連雙手的活動都有困難,平日照顧他的母親往生後,生活立即出現問題。

鄧有香決定先帶他去入出境管理局及移民署,確定妻子離家後已直接出境了;在取得官方證明後,鄧有香與他再趕赴法院辦理相關證件,終於順利幫他申請到低收入戶資格。

有此身分資格後,鄧有香即幫他申請居家服務,同時請志工送來一臺二手洗衣機並裝設好水管,再修理壞掉的馬桶,好讓居服員到家服務時,能順利幫他清潔身體和清洗衣褲,「之後,我們才放心結案。」鄧有香終於鬆了口氣說。
鄧女士(右)的七個孩子中有六人領有殘障手冊,但她堅強樂觀,並在多個組織支持下習得專長,已能在家接訂單製作麵包、自力更生。(攝影者:李委煌)

努力不懈 助人為樂

另外在鄧有香關懷個案中,曾有一戶鄧姓家庭,由於先生事業失敗長期酗酒,罹患憂鬱症,太太一肩扛起債務,同時照顧先生和七個孩子,其中六個孩子都領有殘障手冊。儘管如此,鄧有香與訪視團隊一路陪伴,還是從她的家庭裏看見希望。

鄧太太很積極,也很有脫貧的動力;她對志工們說,「只要買一包麵粉,全家人就餓不著。」因為她知道,她一定要自己站起來,不能養成依賴的習慣,鄧太太參加為弱勢婦女免費提供的創業課程學習烘焙,在家接訂單製作麵包,以兼顧孩子與工作收入。

欣慰的是,目前一個女兒已在速食店上班了,另一個女兒今年暑假也要從資源班畢業,屆時可請社會局協助做職場安排;唯一正常的孩子在建教班學習,先生目前也在打工了。鄧有香覺得再弱勢的案家,只要不放棄,一樣可以等到人生的希望;從他們身上,反而自己學習到的更多。

有些案家一關懷就是十多年,至於要多久才能自立,鄧有香無法預知,她只管用心陪伴。

(文:李委煌 摘自:《慈濟》月刊第570期)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