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鄭郁陵 在慈濟找回「愛」的感覺

2009-11-28   | 林淑緞
鄭郁陵說:「回花蓮感覺像回到自己家,在慈濟,我找回來『愛』的感覺。」
印尼慈濟志工鄭郁陵,從小在台灣成長,高中後負笈日本,結婚後定居印尼。身在異鄉倍思親,平時以收看華文節目,稍解思鄉愁緒,漸漸地對慈濟略有印象。她說,慈濟的節目看了以後,讓人覺得心安,後經親戚邀約捐善款,開始加入慈濟。


投入兒童班學習  帶動改變教育環境 

後來印尼慈濟委員李琦瑛師姊,力邀鄭郁陵參與教材的編輯,於是她雖不諳印尼文,卻也當起了「大愛媽媽」。她將教案融會貫通,配上通俗的口語、靜思語、動作,編成動人的故事。

起初,她請人幫忙翻譯成當地語文,仿台灣五段式靜思語教學模式,於四年前,配合學校的中心德目課程進入校園,透過肢體語言說故事。一開始當地老師還有所戒心,鄭郁陵礙於語言隔閡,就邀請老師協助說故事,自己來帶活動;經過多次磨合,老師們都認同,彼此沒有藩籬,教學也就愈來愈順利了。除了帶給孩子歡喜,她的印尼文也進步了。

「如果我的孩子能有這樣的學習環境,該有多好!」鄭郁陵說,因為自己的一個念頭,希望孩子能接受慈濟人文教育的薰陶,她積極地投入兒童精進班的籌畫。除了透過台中分會,取得兒童精進班教案來輔助教學,讓品德教育在印尼紮根;鄭郁陵並於2006年回台灣,參加慈濟全球兒童精進班研習,自我成長。


印尼慈濟人受肯定

成長在幸福的家庭,鄭郁陵原本單純地以為整個世界充滿了愛,後來因國中同儕間的誤會,她感覺被同學排擠、孤立,心靈很受傷,開始對『愛』產生疑慮、不信任。在印尼做慈濟、參加訪視,鄭郁陵在老人俱樂部,陪伴長者帶活動,把歡樂帶給別人,自己也歡喜,她說:「在慈濟,我找回來『愛』的感覺。」

進入慈濟以前,因為印尼素來排華,鄭郁陵幾乎不敢自己搭計程車,內心會恐慌,擔心遭到報復,在進入慈濟以後,放下身段接近他們,瞭解他們,現在穿著制服,內心踏實有安全感,她已經能坦然面對,來去自如。

鄭郁陵說,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師兄,和多位企業家的基層深耕,慈濟人已獲得當地人的敬重與肯定。她說:「上人說,所有仇恨必須用愛化解。做慈濟了,才讓我覺得自己是印尼的一分子。」

鄭郁陵走入慈濟帶動環保,起先很掙扎,因為印尼學校光說不練,只教而不切實執行,她從自己做起,教導孩子,連家裡的佣人,也起而效尤。鄭郁陵說道:「今天上的環保課程,我覺得很受用。其中『環保老菩薩』影片令人感動,我要把它帶回印尼,提供給社區老人另類思考。」。


法喜充滿  忙碌也不覺得累

今年(2009)剛接協力組長,她說:「真正的成長,是承擔的開始。」由於自己同時在推動印尼的教育福田,常有分身乏術的感覺,但有責任就會有成長,她說:「從早忙到晚,因為心靈充實,法喜充滿,一點也不覺得累。」

有一句靜思語:「要改變別人,先要改變自己。」鄭郁陵笑著說:「以前對先生說話,不論對錯,都特別大聲,進入慈濟後,懂得縮小自己,也知道對的人要跟不對的人道歉。」關懷社區老人,讓她覺得,有公婆疼愛自己很幸福,尤其身在海外,父母不在身邊無法盡孝,她更要孝順自己的公婆。

第一次回花蓮感覺像回到自己家一樣,鄭郁陵說:「師兄師姊熱誠的招待,就像親人般,一點都不矯情做作,尤其回到精舍,師父們親切的問候,就不禁熱淚盈眶,好感動!」

鄭郁陵期許自己有一個慈濟「大」家庭,全家及所有的家族成員,一起把握當下做慈濟。

(撰文者:林淑緞)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