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水師兄 慈悲譜寫南非傳奇
2011-04-19 | 張菲菲深入真正的南非
潘明水說:「當初我是受南非美景吸引而去的。」然而,到了那裡,他發現南非人間天堂的艷陽、海灘、與度假人潮是白人的世界,只是一小塊地方。十公里之外,就是貧瘠、髒亂、孩童瘦得皮包骨,以及被貧病、政治動亂和家暴所籠罩的真正南非。
上人說,要看待所有的人都如同我們的兄弟姊妹,要彼此相愛,看到別人的苦,要感覺到他們的痛。於是,潘明水深入社區,深入群衆,愈走愈深。
一次,潘明水冒險去鄉間做訪視,到了一個瘦弱老人的家裏。幾個小孩見了他立刻逃避,後來看他沒有什麽惡行,便探頭問道:「你是來殺我爺爺的嗎?」原來,不久前一群年輕人在老人面前殺死了他的兩個兒子。潘明水後來發現,那個走路蹣跚、用兩根樹枝當拐杖的老人,其實與他同歲。
另一次,潘明水看到一名女子抱著嬰兒坐在一個破落的小鐵皮屋裡,旁邊擺了一桶混濁的水,水中有孑孓在游泳。女子說,那是她的飲用水,嬰兒喝的奶也用桶子裡的水沖泡。由於沒有醫療設施,許多人往往小病拖成了大病,小傷受到感染,成了大片潰爛。
窮鄉僻壤的學校裏,鐵皮屋頂的教室破破爛爛,沒有桌椅、沒有粉筆、沒有廁所、沒有水。慈濟人為他們打了幾個汲水井 (boreholes),才有了水。有的學校,教室只是泥土小屋,有的甚至連教室都沒有,學生就坐在樹下上課,冬天冷到攝氏零度以下,夏天熱到攝氏四十度以上,也只好忍受。
慈濟路難行能行
潘明水和志工常開著九人座的麵包車去探訪照顧戶,山路石頭多,爆胎、抛錨是常事,輪胎磨得都露出鐵絲來。有一次,由後視鏡看到一片煙霧,大家還想:「怎麽前面沒有霧,後面都是霧?」後來才發現是車後冒煙了!「慈濟的路不好走。」潘明水說。但他堅信,挫折往往是創造成長的空間、成就道業的因緣。
潘明水的妻子美蓮經常為他提心吊膽:「有次他們一早去山裏,本來說四、五點回來,但七、八點打電話來説,車子爆了三個胎,要晚一點,結果三更半夜才回來。」
潘明水說,有一次,車子爆了兩個胎。 他們扛著第二個破胎走山路到黑人車站搭車去鎮上輪胎店。店主說:「你不是人,沒有人要去那裏!」在等待之時,潘明水看到一群年輕人在一旁竊竊私語。同行的黑人志工過去跟他們講了一些話,那些人便面露愧色地走了。原來,他們本是想打劫潘明水一夥的,但黑人志工警告他們:「他是我們的神,你們不能動他!」
鐸拉蕾及葛蕾蒂絲曾是窮人裏面最窮的,潘明水指導她們如何耕作,現在五千多位當地志工已開墾出一百二十多個菜園。潘明水又以慈濟捐助的縫紉機,及台商車衣厰剩餘的布匹,開辦了五百二十多個職訓班,使一萬四千多個家庭改善了生活。南非志工自種的蔬菜,及向村民募款買的白米和玉米粉,即是孤兒們的食物來源;出售自製衣物和手工藝品,累積了探訪愛滋病人的慈善基金。潘明水也慢慢教她們怎麽去照顧病人。
潘明水說:「十幾年來,她們和我已經深刻了解;我在想什麽,她們都知道,她們想什麽,我也都知道。但一開始,都是她們在練我的功力!罷工、打架,什麽都來。」潘明水指著葛蕾蒂絲說:「我在前面講話,她在後面就和人吵起來!」 葛蕾蒂絲後來解釋說,當時有人講慈濟的壞話,她不知道該怎麽辯解,一急,就衝突起來。
以愛鋪路除仇恨
當本土志工達到一百多位時,一天,有志工打電話來警告潘明水:「明天你千萬不要來;酋長說,你來就殺你!」原來,前一天他們要去關懷的地方太危險,而且車子坐不下,潘明水想,萬一有什麽事的話,酋長太太出事不太好,便要酋長太太留下。酋長太太當時也没說什麽,没想到,她因爲没有車子回家,坐在路邊由早上九點哭到下午五點。酋長聽了大發雷霆,覺得太太被放鴿子,太不受尊重了!
潘明水沒有理會這死亡威脅,反而直接去找酋長,對他說:「聽説我得罪了你,讓你不高興。非常抱歉!」酋長聽他解釋,氣漸漸消了,最後還說:「女人真是麻煩,不要理她!」
葛蕾蒂絲說,有一個黑人村莊,一條泥土道路分隔開兩個政黨,時常有打打殺殺的情況。村口架有重機槍,是軍方的,警察都不敢去,一進去就會被殺掉。然而,潘明水就曾站在那條路的中央,向兩旁喊話,呼籲他們和平共處。
有一名護士在家裏,被一大群人轟開了門,槍殺了她的兩個侄子,姦殺了她的女兒,朝她開了八槍,把家中擄掠一空,然後放火燒屋。這護士被鄰居救了出來,在醫院住了六個月才復原。她不報警,只想報仇,怨恨充滿了她的心,她兩眼通紅,總是想著要殺死那夥人、要讓他們受盡折磨。然而,接觸到慈濟之後,慈濟人的愛驅除了她的恨;她釋放了自己的怨氣,成了一名教人愛人的菩薩。
葛蕾蒂絲說:「我們已做到了使社區祥和。我們去到哪兒,哪兒就有了和平。現在,我們去過的地方都已經安全多了!」慈濟人走過,就有路,一寸一寸用愛鋪出來的路。
窮人也能幫助人
南非志工是一群快樂的志工,去關懷愛滋病患時,走在山間小路上,便高聲唱起自己編的慈濟歌,而且此起彼落,是好幾部的重唱。爬坡時,那些「每人的個子都比潘明水大兩倍」的志工婦女一個拉一個,把下面的隊友拉上來。問她們累不累?她們氣喘吁吁地回答:「不,不累!」她們都很貧窮,但聽見上人說「有願就有力」,她們明白窮人也能幫助人。
潘明水說,自己做,真的來不及,需要別人一起來做。慈濟的愛愈來愈大,善門一開,許多人被上人的大愛所啓發,見苦知福,懂得惜福、再造福,於是想讓別人也這麽幸福。南非志工本來以為在救別人,後來體會到,可以付出是多麼值得感恩的事,所以她們笑得這麼燦爛,唱得出那麼可愛的慈濟歌。
一位罹患愛滋病的志工,在往生前的一個禮拜透露,她夢到上人在她頭上灑水,她就不痛了。當她病得話都說不出來時,家人圍在一旁唱誦希望她往生天堂的祝禱歌。雖然已不能言語,她不斷指著潘明水手上戴的佛珠。眾人明白了她的意思,把佛珠給她戴上。原來,她想快去快囘,戴上佛珠,回來時才找得到路。
照顧被社會遺忘的人
潘明水說,愛滋病患「示現苦相以度眾」;一走進末期病人的房子,就臭不可聞!扶著病人起來走走,病人的褲子裏就掉出好多穢物。雖然學校已在教導如何預防,但慾念太多、邪淫太盛,南非的愛滋病患愈來愈多,父母罹患愛滋病往生,留下的孤兒也愈來愈多。
即使父母仍健在,小孩也未必幸福。潘明水說,一個酒鬼媽媽逼迫十五歲的女兒賣淫,幫她賺錢買酒。一天,這女孩慘遭蹂躪之後驚嚇過度,身心都殘障了,再也不能言語,還不停地發抖。 另有一個媽媽,遺棄了自己智障的女兒,把她移到外面一個小儲藏室等死。後來,家人見到慈濟人是怎麽照顧她,感到很慚愧,又把她搬囘屋内。
如果沒有慈濟,許多愛滋病患仍舊躺在黑暗的一角,完全被社會遺忘;如果沒有慈濟,許多人只能吃樹根、樹皮。
現在慈濟已有一百二十多個熱食站。沒有遮風避雨的地方,葛蕾蒂絲、鐸拉蕾和其他志工就在戶外做飯。愛滋孤兒們一匙接一匙把食物往嘴裏塞,因爲那是很多孩子當天唯一的一餐。潘明水放映的影片中,一個稍大的女孩抱著一個瘦小的孩子,女孩大口吃完了,就從另一個盤子舀食物去餵臂膀中不知是她弟弟還是妹妹的小孩。親情與愛,是沒有國度和膚色的。
草原野地處處道場
慈濟的愛灑是在戶外、在大草原、在野地裏。當地民眾大多是基督徒,潘明水對他們說:「你們去的是小教堂,我們去的是大教堂。我們教堂的屋頂是青天,地板是草地,各處都是上人的道場。」
潘明水常見到來自歐美的年輕交換學生,在白人區美麗的度假海岸戲浪、曬太陽。他會問他們:「你現在在哪裏?」「在南非啊!」「不,你還是在歐洲。」或「你仍然在美國。」驚訝之餘,那些年輕人往往會接受潘明水的邀請,跟他去看「真正的南非」。
一次,有位交換學生便如此「誤上賊船」,跟隨潘明水去山間訪視。見到比他還小的男孩企圖搬運比自己還大的物件下車,那學生不好意思袖手旁觀,於是遊客變成了搬運工人。四個點訪視下來,那位做了一天志工的歐洲學生,看出了慈濟與其它慈善體的不同。做慈善如果只給錢、給東西是沒有用的;救助的對象生活沒有改善,反而養成只會期待外援的習性。慈濟的做法,是教當地人技能,讓他們自己救自己。不僅如此,慈濟要讓苦難的人不但自己離苦得樂,還希望別人也離苦得樂;自己得到法喜,還能再去助人,讓每一個人都變成種子,使全世界都能得樂。
時時注意心理建設
潘明水非常注重慈濟人的品質與品格。因此,葛蕾蒂絲經過十一年、鐸拉蕾經過八年才受證。
在美國期間,他常提醒她們:「你要注意看到的是什麽?你的使命是什麽?看到你想要看的沒有?」他們的巡迴演講有時是分頭進行,潘明水有一陣子没看到葛蕾蒂絲和鐸拉蕾,再次見面時,發覺她們變胖了。美國環境這麽好,慈濟人又那麽寵她們,潘明水很擔心她們被捧壞了,於是開始對她們精神講話,還說:「我的心好痛啊!我好想念某某某,他們當年是跟我們怎麽樣辛苦的做慈濟啊,但是現在他們都已經不在了!」葛蕾蒂絲聽了這些陳年舊事,不禁哭起來,飯也吃不下了。
葛蕾蒂絲是第一個慈濟志工,做得久了,難免「愈來愈高」,座位都不和其他人在一處了。潘明水就提醒她,她並不比別人更優越。他也常提醒自己:「證嚴上人是那麽謙卑。我不敢比她們高,否則,在她們心中,我就會愈來愈低了!」
其實,當初潘明水雖然在南非做慈濟,但覺得沒有必要去見上人,還說:「我自己做就好了,為什麼要去看他?」後來還是有人使出了激將法,問他:「你怕什麽?」這才勉強去。沒想到,在靜思精舍一聽到上人的聲音,潘明水就掉淚了;看到一句句經文,覺得都是在駡他。「可能因爲上人講的話非常真誠,我被真誠的力量刺到心中。」
美國協助南非傳愛
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葛濟捨說,十年前,美國曾派一個十人小組,去南非學習。看到潘明水做得很辛苦,便想以美國的資源去幫助南非經營。但是上人說:「不可以;要自力更生,就地取材。」於是,潘明水以個人的力量與資金,孤軍奮鬥,漸漸帶出許多本土志工。葛濟捨和潘明水終於明白了上人的智慧和遠見──如果一開始就有外面的支援,怎麽還成就得了南非今天這五千名純樸的黑菩薩?十年過去了,葛濟捨再度詢問上人,可否從美國支援南非?上人回答:「現在時機成熟,可以了!」
葛濟捨說,在未來的三年内,美國慈濟將在德本建立十三所社區小型多功能中心,除了照顧貧病之人與孤兒,還要接引更多菩薩傳遞愛。因此,他希望啓發就讀大學或研究所的年輕人,組成團隊,進駐到南非一年或兩年的時間,從事健康、衛生以及教育大衆的工作。
三月初,葛濟捨在總會第一次向大家介紹潘明水時,曾說潘明水有顆赤子之心,還有顆獅子之心及駱駝之心。的確,潘明水以一片真誠待人,做慈濟勇往直前,又任勞任怨、持之以恆,奉獻十八年的生命。可以想見,他的後半生也會繼續獻給南非。這位傳奇性的慈濟人,這擁有三顆心的半個南非人,必定會帶出更多黑菩薩,將慈濟的志業深耕於非洲大地。
(文:張菲菲 美國報導 201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