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女強人 曾云姬帶柔情到北京

2011-06-03   | 李委煌
河北省淶源縣冬令發放,曾云姬展示發放的男裝棉衣。(攝影者:邱國氣 地點:河北省淶源縣 日期:2008/01/18)
從臺灣到北京,平凡主婦的人生陡地大轉彎,不曾計畫過的事業愈做愈大,放眼所及的貧病苦難,提醒自身的幸福與責任。在陌生的土地上,心與眼深受衝擊,曾云姬邁步向前,付出足跡愈深愈長愈遠……

寒雪熱情 愛心帶動愛心

2000年11月,慈濟在安徽省銅陵縣舉辦義診,那是曾云姬首次參與的志工活動。

那天好冷,攝氏四度低溫下,曾云姬隨著慈濟志工搭乘鐵皮船來到長江畔的安平鄉;由於氣象預報失準,大家身上都沒穿足保暖衣褲,有些人的雙手都凍傷了。

義診現場一切克難,曾云姬被分配在牙科區服務,不懂醫療的她,在一旁幫忙拿桶子裝水。一生不曾看過牙的村民們,聽聞有臺灣的醫師前來義診,人潮一波波湧入……

大陸地方遼闊,北京志工前往各地濟貧,往往會合天津志工同往,曾云姬(右)熱情與天津志工相見歡。(攝影者:劉毅 地點:河北省保定市 日期:2010/12/17)
曾云姬不曾見過這般場面,心中有些害怕,但她又看到醫師們親切地為鄉親治療,捨不得去吃飯或休息,這觸動她的心,讚歎這群自費自假、大老遠跑來付出的醫護人員。

她心想,慈濟這個團體似乎不僅在做善事,許多志工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為何他們願意彎下腰來服務貧病患者?」她認為這些志工都是她的學習典範!

曾云姬從小在苗栗三義鄉下長大,樂善好施的父親在地方頗有名望,親睹父母的身教與善行典範,她的心靈早已埋下愛心種子。

無心插柳 啟動事業與志業


1993年,曾云姬隨著先生來到北京。時值十一月寒冬,樹枝上的綠葉幾乎全都落光,高速公路才剛開通,整個北京市一片灰撲、景色枯黃。

孩子在臺灣就讀雙語幼稚園,舉家遷移北京後,當地完全沒有這類的學前教育環境;曾云姬發覺其他外商子女也有此需求,百尋不得之下,索性自辦起北京首見的雙語幼兒園。

北京市包素粽活動,曾云姬修剪粽葉,確保粽子的品質。(攝影者:錢國棟 地點:北京市 日期:2010/06/06)
曾云姬在臺灣是個家庭主婦,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即走入婚姻,從此相夫教子,不曾在外工作過;沒想到第一次做生意就成功,幼兒園首次招生,六個班級很快就額滿了。

在大陸全心全意拚了幾年工作,1998年,她加入慈濟會員,兩年後,又和幾位北京臺商正式成為慈濟志工,每當有志工活動與培訓,他們就相約搭乘十二個小時火車前往上海,兩地奔波學習,讓彼此感情更凝聚。

那時,慈濟在大陸已有貴州扶貧、甘肅水窖、貧生助學等慈善專案。曾云姬為了全心參與志工服務,逐漸將事業交給園長運作,也義務提供幼兒園場地舉行慈濟活動。

她不僅自費參與慈善濟貧活動,也帶動北京的臺商、外商一起參與扶貧,或跟著上海慈濟志工做起素粽義賣……直到幾年前因病返臺治療半年,旋又趕回北京投入志工行列,教法親們既讚歎又擔心。

溫柔女強人 有心有願就有力

儘管事業成功,她仍一秉初衷、不敢鬆懈,持續在當地推動慈濟,並逐步將慈善服務觸角,延伸到更遠更廣、更需要的鄉親身上。

曾云姬說話帶有些許嬌柔的娃娃音,以往代表慈濟與各地領導溝通,許多人還以為她是只個家庭主婦。但她能克服種種困境,在北京創辦數所雙語幼兒園、並且全力推動慈濟志業,所憑藉的除了溝通能力,還有過人的毅力。

志工張國芳說,曾云姬做事很有計畫性,思維周到而細膩。志工楊月華也說,別看她外表柔弱,「其實她可是個女強人呢!」

2003年2月24日發生規模六點八的地震,造成巴楚、伽師等縣災情嚴重,曾云姬(左)慰問獨居的老奶奶。(攝影者:林櫻琴 地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 日期:2003/03/01)
2003年初春,新疆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八大地震,造成兩百六十八人罹難、兩千多人重傷;曾云姬和其他志工第一時間飛往災區勘察,觸目所及皆是傾倒的民房、學校和醫院,「零度低溫下,看到孩子們露天上課,只覺得心好疼!」

返回北京後,眾人旋即為賑災籌備義賣,曾云姬和兩位志工還特地返回花蓮靜思精舍,向師父們學習製作年糕義賣。三人仔細研究磨米與用料比例,並且做了清楚的筆記,好將原味與技法帶回北京。

幾位先生一旁觀望這群少奶奶們,不解她們能做出什麼;後來實在不忍她們人力單薄,遂挽袖加入——其中有外商公司首席代表,有國際知名電腦公司高級顧問;大家穿起圍裙、扛物負重,跟著認識起慈濟。

全都不會做年糕的這群人,在試驗與錯誤中不斷改進,自行吸收糯米、紅豆、黑糖等材料成本,義賣所得全數捐給慈濟,作為新疆地震災區學校重建基金。

翌年,災區學校順利落成啟用;曾云姬切身體悟到——有心、有願,真的就會生出力量。

富中之富 貧苦是人生老師

近幾年,北京志工頻繁往返五小時車程外、同樣位於河北省的淶源縣,持續進行扶貧工作。

慈濟在淶源舉行冬令發放,至今已是第五年,範圍涵蓋了十二個鄉鎮,足跡遍及全縣六成區域。每到發放前夕,曾云姬幾乎每週前往淶源,或評估貧困孩子的助學,或關懷孤苦殘疾村民,或與地方領導進行溝通;週五晚去、週日晚回,從不間斷。

「在北京,許多像我一樣的臺商、外商志工,父母親都不在身邊,因此我們將這些特困縣的老人家視同父母般,『就近』關心。」曾云姬說。

感恩十多年前一同投入的志工,目前仍並肩前行,且近年來也有愈來愈多本地志工參與,曾云姬說:「看到老人家在大家的關懷下身心溫暖,我的心,也跟著安了……」

(文:李委煌 摘自:《慈濟月刊》534期)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