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再源 開枝散葉印尼情

2011-08-22   | 黃鳳框
郭再源陪伴十二位印尼企業家參與四合一幹部研習會。他表示,印尼靜思堂正在興建,規模很大,期許菩薩大招生,再向下扎根。(攝影者:吳萬智,地點: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1/08/17)
慈濟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以陪伴的心情,帶著12位當地企業家,參與2011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研習課程,希望吸取世界各國慈濟人的海外經驗,為推動印尼會務增加力量。這股陪伴的力量和心情,其實在10年前,郭再源也感受到了;那是他接觸慈濟的一股重要力量,也促使著他一路走進慈濟。

郭再源的女兒因為男友往生,內心悶悶不樂,心疼女兒的他,於2001年帶著女兒回到臺灣拜見證嚴上人,上人開導她要「前腳走後腳放」,女兒聽進去了,心開意解。郭再源因而認識了慈濟,了解慈濟所作所為之後,於2002年加入慈濟。

印尼分會成立17年了,郭再源參與印尼的會務,要從整頓紅溪河說起。清理紅溪河的工程浩大,郭再源運用其社會人脈關係,帶動企業家參與,他說:「一步一步走下去,跟政府的接觸,讓我越做越歡喜;我的歡喜來自每一個官員與其他企業家的贊同。」 其中,上人對他講的一句話深具影響力:「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秉持智慧引導 志業拓展開枝散葉

郭再源觀察到,印尼的暴動不是種族暴動,是貧富懸殊的問題,所以他很快理解狀況並投入。要清理紅溪河,還得安置五千多戶居民,當時郭再源並不知道如何清理;但是他認為,只要做得對,得到政府認同,應該沒有大問題。因此秉持五管齊下的原則開始整治,又從臺灣農委會取得五萬噸大米,發放給印尼需要的苦難人。

「要啟發當地人的愛心,讓他們走入貧苦,見苦知福。」聽到證嚴上人的慈示,郭再源告訴自己:「我要帶動他們。」棉蘭就是這樣帶出來的,郭再源在當地的人脈比較熟,於是請朋友邀約有心人士參與發放,告訴他們慈濟發放的做法,這些人做得歡喜之後,就成為志工。

印尼慈濟人在當地推動會務時,有很多時候被罵、被排斥;郭再源鼓勵他們,要用愛心把他們的成見,轉變成讚歎的眼光。

比如巴東大地震,慈濟人援建學校還被示威,郭再源以同樣的愛心對待,說明慈濟都是付出無所求,列舉亞齊大愛村、習經院的例子讓示威者明白,終於讓他們轉變態度。看到這樣的結果,讓郭再源內心非常歡喜。他想到上人曾經說過的:「社會安定,社會會更好,看起來是幫助別人,實際上是幫助自己。」

就因為有棉蘭的幾個發放點的成立,才使得亞齊的賑災順利圓滿。郭再源經過亞齊賑災之後,更參與日惹地震、默拉皮火山爆發、萬隆地震等地賑災。印尼的志業慢慢拓展,現在差不多有13個據點遍布在印尼各地。
郭再源參與印尼的會務,要從整頓紅溪河說起。清理紅溪河的工程浩大,還得安置五千多戶居民,當時郭再源並不知道如何清理;但是他認為,只要做得對,得到政府認同,應該沒有大問題。(攝影者:蕭耀華)


接引陪伴樂傳承 領眾承擔挑重責

回想當年初進慈濟,來到臺灣由幾位企業家陪伴,參訪希望工程的興建,聽他們的慈濟經驗分享;當時的郭再源,見到這些慈濟人做得非常高興,還無法全然感受。如今,自己陪伴12位企業家參與四合一幹部研習會,他以同樣的心情陪在身邊,讓這些企業家可以定下心來了解慈濟,產生認同感。

郭再源認為,每個人都有習性,應該讓個人去覺悟、去體會,再讓他負責事情;「我以平常心陪伴,有緣者自然就會來。」這次回到台灣,帶他們觀看臺北小巨蛋的水懺演繹,讓他們更了解,回去以後就得承擔責任。這些企業家不一定聽他的,但是他們會聽上人的,他只是陪伴。

看過許多世界大型活動,例如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夠精彩的。郭再源回想水懺演繹的情景,他說:「第一個鼓聲我就起雞皮疙瘩,第二個音樂出來,一樣很有感覺。因為我演過《父母恩重難報經》,知道排練的辛苦,幾十人的排練就辛苦了,何況幾千人。」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表演令人讚歎,這是一年排練的成果;水懺演繹,大家只用了半年的時間排練,更讓他讚歎的是,年齡、背景不同的一群人,能夠這樣整齊、有道氣地演出,非常不簡單。

跨越宗教弘佛法 菩薩道場再招生

幾年來,郭再源最大的改變就是心境,過去,總是還沒到休假,已經在計畫玩樂。當時做生意會有壓力,到玩樂的地方,是有目的的;但是做了慈濟之後,因為法喜能夠代替那些壓力,抒解那些壓力。

常聽上人講要改變別人先要改變自己,郭再源不認為來到慈濟付出多少,而是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過去都是自己一個人出國,現在全家出動參加慈濟活動,一家和樂。

印尼靜思堂正在興建,其規模寵大,上人期許印尼慈濟人:「什麼都好,人不夠,要菩薩大招生,要向下扎根。」郭再源以單純心歡喜接受:「好啊!要回去做啊!」【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鳳框 新北市板橋報導 2011/08/17)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