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非洲 做慈濟不怕難

2011-11-21   | 彭鳳英 王昱晴
辛巴威慈濟志工朱金財說:「雖然在那裡做慈濟困難重重,加上慈濟人又少、人單力薄,所以我一定要加倍精進地做,接引人間菩薩。」(攝影者:廖世淙,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11/11/16)
從辛巴威啟程,過境南非約翰尼斯堡、香港抵達臺灣花了整整二十四個小時,慈濟志工朱金財依然神采奕奕!

千里迢迢從辛巴威到臺灣來參加「2011年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即使會累,他也要提起精神回到臺灣精進,同時和來自各地的海外學員分享在辛巴威做慈濟的故事。而同樣來自非洲賴索托的本土志工,也抱著精進學習的精神到臺灣精進。

大愛臺認識慈濟 辛巴威種子不畏苦

1995年,朱金財移民到辛巴威開設成衣工廠,夫妻倆努力工作賺了不少錢。2006、2007年期間,因辛巴威政局動盪不安、人民示威遊行頻繁,朱金財的商店和工廠都遭到搶劫,損失慘重。

他非常不解:「為什麼會這麼倒楣?連續四次遭遇這種事情。」當下朱金財趕緊轉念,他想起只要做好事就會有好報,於是他開始幫忙當地貧困的人,希望藉由布施免去自己的苦難。

2006年,朱金財透過大愛臺認識慈濟;2007年主動投入發放工作,
陳美娟在賴索托帶動本土委員及志工,為他們安裝電視及衛星,收看大愛電視了解天下事與慈濟事。(攝影者:林亨,攝影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11/11/16)
多年來,為了能更了解慈濟,朱金財多次飛越千里前往南非參與培訓。他感恩南非慈濟志工潘明水、施鴻祺及蔡慶洲的帶領,他說:「一路走來真的很感動!」一次次的投入與了解,讓他更堅定成為慈濟人的心念。

取之當地用之當地 發放帶動本土志工

辛巴威通貨膨漲導致百姓生活越來越窮困,還有無以計數的失業人口,當時的村民根本買不起任何食物。朱金財心疼村民的悲苦,因此常募集食物送到偏遠貧困的村莊溫暖他們的心。

朱金財關懷一位生病開刀的Moira,身體康復後,她也跟著朱金財去發放。朱金財感到最欣慰的是:「因為我們的幫助,讓Moira能夠成為幫助別人的人。」

有個村莊,因衛生條件不佳,整個村莊的村民頭生白癬、跳蚤等,這情況讓朱金財很不忍心,於是決定帶動當地理髮師進入村莊,幫忙村民理髮,噴藥治療。當地村民被朱金財的行為感動,志願跟著他一起當志工,因此辛巴威從此有了本土志工,朱金財說:「目前本土志工有七、八十人,但每次發放或煮熱食時,會有更多人來幫忙。」

為了讓煮熱食及發放活動安全、順利,事前朱金財會請黑人員工尋找當地人前來幫忙。朱金財無私的愛感動了員工,而員工也很樂意當志工協助發放,讓他們有機會幫助自己的同胞。朱金財說:「雖然在那裡做慈濟困難重重,加上慈濟人又少、人單力薄,所以我一定要加倍精進地做,不然怎麼接引人間菩薩加入慈濟大家庭呢?」

大愛電視傳法 慈濟精神深耕賴索托

南非的賴索托,國土面積小、又常遇到乾旱等天災,所以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比南非更窮、更苦。慈濟志工陳美娟因成衣廠設立在賴索托,天天來往南非和賴索托,長久下在當地的耕耘,讓她成功帶動出三位賴索托本土慈濟委員,而他們也將慈濟理念散播到當地,更帶動出將近三十位的本土志工。
蘇珊瑪雷發妮每晚固定收看「Da Ai Headlines」英語新聞,並請兒子協助錄製新聞分送給鄰居,希望讓本土志工及當地居民認識慈濟。(攝影者:林亨,攝影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11/11/16)

因賴索托是個非常窮困的地方,所以整個村莊沒有幾個人能裝得起電視,因此陳美娟在今年的6月,集資五位本土志工及酋長,在他們家中安裝電視及衛星天線,從中接收大愛臺的訊號。現在,他們每天定時打開大愛電視,讓村民一起了解天下人、天下事,從中了解「人人都可以當好人、人人都可以做好事。」的大愛精神。

46歲的蘇珊瑪雷發妮是陳美娟的員工,擔任成衣廠的人事經理已有十多年,雖然是位單親媽媽,但她非常努力養育三位孩子。行善不遺餘力,希望子女在愛滋病充斥的環境中能健康成長,因此蘇珊又領養兩位孤兒,把他們當成是自己的親身孩子一樣疼愛。

在動盪不安、災難頻傳的社會,蘇珊受到上人大愛無遠弗界的悲心深深感動。感動化為行動,蘇珊在賴索托的大愛玉米農村,除了幫助貧困家庭,更將臺灣慈濟的最新訊息和慈濟志工的行善事蹟與當地的村民分享。她每晚也固定收看「Da Ai Headlines」(大愛英語新聞),並請兒子協助錄製新聞分送給鄰居,希望讓本土志工及當地居民認識慈濟精神,進而人間菩薩大招生。

偏遠的非洲,慈濟的菩提種子不畏艱難,努力在當地撒播愛的種子,讓大愛無國界的理念落實,慈濟精神深耕發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彭鳳英、王昱晴 新北市三重報導 2011/11/21)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