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懂上人開示 回國學中文

2011-11-22   | 林美宏
親自接觸慈濟後,林雪雲驚覺團體的美善氛圍很契合自己的心,今年決定參與受證。(攝影者:陳慧琦,地點:板橋靜思堂,日期:2011/11/16)
常聽哥哥和姊姊分享慈濟的林雪雲,親自接觸慈濟後,驚覺團體的美善氛圍很契合自己的心,用心投入後,她決定受證,與任職於泰國挽才覽醫院副院長哥哥林佳文和姊姊林雪清,兄妹一同耕耘福田。

泰國原名暹羅,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和文化,佛教是泰國的國教,大多數國民都是信奉佛教。但林雪雲選擇從台灣發祥的佛教團體慈濟,並從泰國回臺參加「2011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於11月18日受證為慈濟委員。

一探究竟 解惑釋疑

常聽哥哥林佳文和姊姊林雪清分享慈濟的林雪雲,發現慈濟志工大都是臺灣人,她心中不禁疑惑著:「為什麼這個臺灣的團體會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幫助我們泰國呢?」而開始參加慈濟活動後,她更疑惑「慈濟都是在救人,為什麼慈濟人會這麼有愛心和懂得感恩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她,決定要進來看看慈濟到底有何魔力,讓身為泰國挽才攬醫院副院長的哥哥林佳文,在去年到臺灣受證慈誠和委員,回到泰國更發願要帶動五百位志工,發揮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的精神。

重視倫理 普天三無

林雪雲親自接觸慈濟是在2008年帶孩子參加「道德親子成長營」,從營隊中看到慈濟與她認識的佛教有許多不同之處。

在雪雲認知中,佛教徒只是到廟裡念經拜拜而已,而她看到的慈濟卻是個非常注重孝道,並實地的著手去做的團體,是以「做中學、學中覺」來渡化眾生。參加親子營活動中,融洽的氛圍讓她相當感動,「這就是我想要的!」所以雪雲第二次參加成長營就承擔了隊輔;全力護持「道德親子成長營」的她,積極地邀約隊輔和成員。

在親子成長營中,有一對單親母子讓雪雲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孩子脾氣非常的壞,常打媽媽,甚至用手掐媽媽脖子;自從這孩子來參加親子成長營,參與「免費帳單」戲劇演出後──瞭解媽媽懷孕十個月的辛苦,媽媽為你洗衣、煮飯、照顧這個家要花多少心力?多少錢?這個孩子竟然當場嚎啕大哭,回家後,就開始有了改變。遇到下雨,沒帶雨具,他會貼心的用手去遮住媽媽的頭,而媽媽每次到成長班時,都會分享孩子轉變及孝順的點滴,媽媽感恩地說:「是慈濟救了我的孩子、我的家!」

另一次的因緣,讓雪雲更加堅定自己要加入慈濟:在市政府承擔主管的林雪雲,因為職務的關係接觸到一位獨居婆婆,原本這位老婆婆有泰國政府的低收入補助金,換新市長上任後,因有了新的規定,沒有泰國身分證的老婆婆郤被取消了補助資格。不捨老婆婆的無助,雪雲想起了慈濟,因此將老婆婆的狀況提報給慈濟,慈濟很快開始關懷,雪雲感動地說:「原來『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這句話是真的,慈濟說的跟做的都一樣!」
語言不通的林雪雲(右一)幸有同組的林嘉甄師姊(左一)即時翻譯隊輔來傳達的注意事項。回泰國後,她要認真學中文,才能深入上人的著作及法水。(攝影者:陳慧琦,地點:板橋靜思堂,日期:2011/11/16)


職場帶動 募心募款

任職於政府機關主管,每次到學校擔任大愛媽媽,都穿著慈濟制服,部屬們都會說:「妳又要去做慈濟囉!」「對啊!你們也可以來呀。」當同事都說沒空時,雪雲就說:「沒空,那你們可以一天投一塊錢進竹筒,捐竹筒當會員。」所以辦公室同仁都是她的會員;她也分送竹筒給學校的大愛媽媽和學生家長,善用竹筒結緣、募善款。

2008年泰國才開始有志工和委員培訓制度,當時因為人數少,從清萊(Chiang Rai)到清邁(Chiang Mai)上課,距離就一千多公里,四天三夜的上課時間,有些學員必須提前一天出發,回家又要花上一天的車程,所以上一次課就要花上六天的時間。有老師氣質的雪雲,承擔教育組組長,志工培訓課程都是由她負責規劃並承擔司儀;經過三年的耕耘,泰國當地志工人數增加,培訓的志工可以就近共修,省掉來回奔波辛勞。

除了培訓外,只要時間允許,其他功能她也都會盡量配合。就如這次的泰國水患,雪雲一行人去關懷收容中心災民,她們很用心地陪伴災民,幫她們按摩、熱敷和慶生等,還把收容中心布置得像渡假中心一樣溫馨快樂,膚慰他們的傷悲。

學習中文 深入法髓

今年回到臺灣受證,看到臺灣資深慈濟志工母雞帶小雞的溫馨畫面,和細心的陪伴,雪雲很感動地說:「我們當地的隊輔還沒有做到這麼貼心,這是我們需要多多學習的地方。」

而有中國血統,但不懂中文的林雪雲表示,語言是她慈濟路上最大的障礙,所以受證回國後,她最積極要學習的就是跟女兒一起去上中文課,這樣才能聽懂上人開示和看懂慈濟刊物,更貼近上人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美宏 新北市板橋報導 2011/11/16)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