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惑仔從黑社會到回收站

2012-01-30   | 邱如蓮
行有餘力的話,廖建威(右一)偶爾會支援其他地區做環保。圖為他正在鰂魚涌環保教育站,細數著上車的塑膠資源,嘴裏還不忘提醒志工小心安全。(攝影者:蕭耀華)
年輕時叱吒江湖,呼風喚雨,如今卻只對廢紙、寶特瓶彎腰低頭;廖建威說,「以前的浪費已經要不回來,現在更要把福氣做回來!」

呼風喚雨成往事 戒除菸酒斷賭根

「報紙、雜紙,報紙、雜紙……」嘴上念著,手上忙著,這個頭髮帶著花白、個子不是太高的男子,專注地分類著眼前的紙張。他嘴角帶著笑,偶爾跟身旁的夥伴聊個天,做環保是他最歡樂的時間。

但是今(2012)年五十三歲的廖建威,年輕時候可沒有想過生活可以如此單純快樂。「以前啊,連睡覺都要提心吊膽,就怕有人來找麻煩。」港片中的「古惑仔」,就是廖建威年輕時的寫照。「從爺爺開始,家裏賣大麻、放高利貸、賭馬……所有你想得到的黑道事業,我們家都有在經營。」他抽菸也抽大麻,打麻將也賭馬,「反正都是家裏的生意嘛!」

為了掩飾黑道身分,廖建威以開計程車為業;常客顏彩雲在美容工作室上班,遇上投資被騙的倒楣事,隨口跟廖建威聊天抱怨,沒想到乘了幾次車後,廖建威竟叫手下兄弟去替顏彩雲出頭。

「我就這樣騙到了她!」廖建威笑說,妻子的家庭背景單純,交往之初,太晚送她回家時,還讓她的媽媽氣得用拖鞋追打。

「她的單純,給人感覺很舒服。」相較於古惑仔生活的提心吊膽,廖建威喜歡顏彩雲簡單而自然的生活,於是逐步脫離了家族事業,也戒除菸酒與賭博。
「坐在郵輪上,看著美景,吃著大龍蝦……」廖建威說,帶著家人環遊世界曾經是他的夢想;翻開這些相片,他說:「五十多歲才認識慈濟,過去的浪費不曉得要做多少來彌補……。」於是他與顏彩雲一起當志工回饋社會。(提供:廖建威)

尋求正法安心地 善用生命當志工

然而過去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生活習慣,給廖建威帶來了後遺症,他經常感覺坐骨神經痛,氣喘痼疾也反覆發作;他結束計程車司機的工作,幫忙顏彩雲張羅美容工作室的進出貨事務,兩人一有空檔便往國外旅遊,且為了舒緩腰痛,每年固定到日本泡湯。「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玩樂和享受,錢財不用積存太多,夠用就好了。」

相對於廖建威,顏彩雲小時家境不富裕,所以非常熱衷工作賺錢,為了讓工作室的生意興隆,她經常跟著客戶求神拜佛;加上外婆握著她的手往生,讓她心中一直有個陰影,對於鬼神特別敬畏。

「她害怕到連我爸爸在醫院快要往生,都不敢到床前看他。」廖建威說顏彩雲一遇上事情就求神問卜,但這些不僅沒有讓她更安心,反而愈來愈焦慮。

為了幫妻子找到正確的信仰,廖建威每天都在搜尋電視的宗教臺,希望找到一個「正確的宗教」。「一臺一臺切換著看,突然就看見上人在說話,覺得講得簡單又很正信!」他將開示錄影下來,沒想到顏彩雲一看就很喜歡,認為這是她尋找已久的。

「後來就知道是慈濟。志工唐慧齡是我的客人,我馬上打電話跟她說我要進慈濟。」顏彩雲說,以前唐慧齡跟她講慈濟,她都以為是什麼大公司,十年來就這麼錯過。

一段時間後,慈濟志工邀約顏彩雲到沙田醫院探訪病患,廖建威一聽便說:「糟糕!到時候你要是在醫院昏倒,是你去探訪人家還是人家來探訪你啊!」於是陪著顏彩雲一起參加醫院志工活動。

「沒想到她沒昏倒,我也走不開了。」過去在江湖上闖蕩的廖建威,看到病床上有些年輕人,因為意外一輩子必須躺在病床上,很是震撼,決心善用生命,夫妻倆就這樣一步一步走上慈濟路。

全職志工賺單純 眾力合作促圓滿


每週一,廖建威與一群志工,開環保車巡繞九龍區,拜訪志工們開闢的公司行號、社區環保點,拿回一週所積存的回收物;晚間回到位於九龍塘的慈濟靜思堂,在夜燈下,與志工們整理這些資源。

週二清晨,他載著紙張前往收購紙皮的回收公司,接著將收來的玻璃送給磚廠當原料;週間幾天承擔其他志工任務,例如個案關懷或是人文記錄;週五晚上準時出現在美孚夜間環保點。

彎腰整理著報紙、寶特瓶;起身綁妥盛裝的大袋子;鞠躬感恩社區居民的幫忙;蹲下疊著住戶清出的舊衣……身為全職志工的廖建威爽朗一笑,說:「唉呀!我以前可沒有這麼勤勞,我懶得賺錢、懶得剪髮,連出門旅遊,都懶得提行李。」

很多志工無法想像廖建威呼風喚雨的過去,但他知道,環保一個人做不成,需要眾力合作:「我甘願做個配合的人,來圓滿團體的美好。」

無論在哪兒,只要有廖建威,就常常可以聽到大家呼喚著他,因為他會修理電器,又能錄影照相,還可以開著大貨車四處跑……他經常忙裏忙外像個跑腿的,或是聯繫協調,瞇著老花眼找著手機裏的電話號碼;當聽到「哈哈哈!」的招牌笑聲,就知道他又像卡通人物小叮噹,盡可能達成每個人的需求。

落地生根護大地 粒米珍惜存福氣

由於殖民的歷史背景,很多人來香港只為求溫飽,對這塊土地沒有依戀,「我也曾經想在九七後移居上海。」廖建威說,如果抱持著過客的心態,自然不會愛護這塊土地。

「以前在餐廳吃飯,要是把盤裏的東西吃完,人家會覺得你寒酸。」廖建威說,曾經他總是會剩下殘餚,現在卻粒米惜福。

「大家愈來愈浪費,卻沒有發現自己是在『浪費』。」廖建威說,這也是他以前的寫照,所以剛開始推動環保時,他認為香港不可能跟臺灣一樣號召大家一起做,「要香港人彎下腰來撿垃圾,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然而現在卻有一群香港人,盡力守護他們所愛的土地,他就是個明證。

「我有個願望,希望香港到處都是慈濟人,讓香港變得更好。」廖建威說以前的浪費已經要不回來,希望快點影響更多人,不再消耗地球資源,不要再浪費自己的福氣。

(文:邱如蓮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第542期)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