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民密碼:19次 1元 7芒果

2012-10-03   | 謝華美
陳福民(右)捐贈腸胃內視鏡教科書予海地中央醫院。(攝影者:林美雪 地點:海地太子港 日期:2012/09/03)
「我是有福氣的人,每次回來都能見到上人,能得到上人的祝福,就是最大的福氣!」陳福民醫師從2003年參加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起,十年來從沒缺席過,且凡是有機會可以回花蓮也從不錯過。細數前前後後十九次心靈故鄉之旅,現年七十一歲的陳福民醫師說:「這是我對上人的承諾!」

幫助別人 就是報答

陳福民出生在印尼,十七歲時母親病重,全家求救無門;他跑到基督教醫院門口要求見醫師,卻被一位護士趕走。陳福民不死心,仍守候醫院外,當下也立誓:「我以後,要帶著『醫師』的頭銜再來這裏。」院內一位德國醫師,感動於陳福民救母心切,去到陳家救了垂危的陳媽媽。

後來,陳福民一直尋找那位救了母親的德國醫師,想當面再向他說一聲「謝謝」,幾十年來卻始終沒有如願。他想:「唯一能報答他的,就是學習他的精神,投入行善的行列。」

現年七十一歲的退休醫師陳福民,在十年間從美國回來心靈的故鄉十九次。「這是我對上人的承諾。」(攝影者:呂秀芳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2/09/28)
回憶過往,讓眼前這位慈祥的長者不斷哽咽拭淚。「上人曾告訴我『不要忘記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我沒想到年紀這麼大了,還可以做這麼多的事,就盡己能去幫助人吧!」

陳福民一臉認真地說:「我是基督徒,也不太懂佛法,但上人的每一句話都能讓我省思與受用。」言談間,總是不斷的提到上人的法語,臉上不時散發出智慧光彩。

在變遷中 不忘初衷

回想2004年第一次上街頭募款,有位醫院院長就問他:「陳大夫,您經常在捐款,為何還要去募款?」就在那一次,有位衣衫襤褸的黑人朋友,聽他介紹募款的意義後,掏出全身僅有的一塊美金投入募款箱。當時那位黑人朋友行善後的驕傲表情,讓陳福民永生難忘。

這就是他常與人分享的 「一塊錢的故事」,而那位黑人朋友也是他心目中的「富人」。那天開始,他也為自己找到新定位:「一位外科主任居然在街頭募一塊錢;但我不只是募款、還募了心。」

他七十歲生日那天,正在玻利維亞義診,有位老太太用自己種的七顆芒果幫他慶生,他眼眶泛紅說:「這是我七十年來收到最好的生日禮物。」這些喜悅都是做慈濟「賺」來的,並感嘆自己六十三歲才進慈濟門,真是相逢恨晚啊!

「我天天都在學習,上人的每句法語,都在我心田中。」年齡漸長,時間與空間不斷變遷,但陳福民不忘初發心的精神,日日都在慈濟路上更精進。【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謝華美 花蓮報導 2012/10/01)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