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真理 不是冤枉
2012-12-06 | 彭鳳英書讀再多 還是要起而行
來自美國舊金山的姚真理,人如其名凡事都要追究出一個道理來,就連尋找慈善團體也是一樣。遇到慈濟之前,真理就在尋覓一個非營利、或是宗教團體:「可以把自己託付在那裏,或者可以變成其中一部分,或者把自己的能量、經驗都能發揮作用。」她有十幾個研究生同學,總是邀她參加教會,有一次她受邀到一位同學家住了一星期,每天除了吃飯、睡覺都在勸她參加、一起讀經。
但她認為現在這個社會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能光坐著讀經。因此離開之前,她跟同學說:「對不起!我覺得不合適你的宗教。」
後來,正好姚真理希望能有個外孫抱抱,女兒勸她死了這條心,但也建議她:「您那麼想要抱孫子,就到學校學校當義工,愛抱幾個就抱幾個。」她想想也對。三、四年前退休後,她真的到了一所校譽極差的學校,去輔導孩子們數學。也就是在這所學校,遇到了穿藍衣白雲的慈濟志工黃淑雲。
姚真理是學生物學的,黃淑雲是心理學,兩個人背景相似有了共通話題,慈濟講的是大愛,是重視在做中體驗真理的團體和她想要是符合的。之後淑雲不斷地向她介紹慈濟,由於真理對學校的狀況最清楚,黃淑雲就請她負責食物發放這個部分。真理笑說:「不知不覺,就這樣進入慈濟了。」
輔導棄兒 激發母愛付出
會到學校當志工,主要是她太愛孩子了。去的第一天就決定要留下輔導他們,她看到了證嚴上人所說的「見苦知福」,更讓她捨不得那些孩子。其中有兩個七歲的小最讓她心疼,決定要好好的陪伴教導。一個女孩是遊民,根本沒有家,每天跟著媽媽排隊登記在遊民收容所過夜。另一個男孩就更可憐了,他是媽媽被強暴後懷孕生下的,長得越大就越像他的父親,媽媽揮不去被強暴的陰影終於精神崩潰,再也無法接受這個孩子,把他送到收容所去。被拋棄的傷痛,讓他下意識地在生活中不斷挑起爭端,成為老師眼中的問題孩子。
真理感受到,其實這個孩子很聰明、字也寫得很好。他告訴真理,我是最差、最差的人,之所以這樣,是想要引起別人的關注。問他為什麼要這麼調皮、為什麼不能好好的上課?他哭著說:「我想媽媽……」真理每次想到這個孩子都會流淚:「窮並不可憐,我也窮過,沒得吃、沒得穿,但我很快樂,因為我有個幸福的家庭,而這個孩子不缺什麼,就是沒有母愛。」
真理跟社工師商量,想讓孩子回到媽媽身邊。有一天,寄住家庭的媽媽告訴真理,這個孩子什麼都不做、飯也不吃,只在紙上一直寫、一直寫兩個數字。原來,一個是媽媽的生日,一個是自己的生日。
為了圓滿孩子的心願,真理和老師策畫到科學博物館去參觀,希望利用這樣的機會,讓他和媽媽見個面。一整個上午,孩子挽著媽媽胳臂,一刻也捨不得離開,最後媽媽還是把他留在收容所。「真的好可憐喔!真不敢想像才七歲的孩子,怎麼能夠承受這麼多?」只要一提起這件事,真理總會禁不住再度哽咽。
真理恒在 走入才能明白
踏入慈濟,讓真理體悟很多,但過程也不是完全的一帆風順,「跨進慈濟門也很不容易,好幾次差點起了退轉心。」真理這次回到臺灣接受委員受證,幾天的課程中,看到馬來西亞、南非的志工們的心路歷程,感覺比自己來得簡單、快樂。
「可能是她們更接近大自然更單純,有時候受的教育少,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受教育多了,腦子考慮得比較複雜。」真理從穿上志工背心開始,每天晚上先生就和她辯論。先生不相信慈濟和其他慈善團體有所不同?他不相信慈濟的錢都是用在慈善上!
而且因為宗教的關係,真理的先生不贊成她做慈濟,剛開始,出門時她還得將慈濟制服藏起來帶走,活動結束時再換回便服才能進家門。現在她先生,雖然願意主動接送且隨傳隨到,還是天天跟她辯論慈濟,連這幾天也沒放過。真理把每堂課的內容,包括餐點,拍照傳送給先生,告訴他慈濟做了些什麼。但她先生馬上會跟他唱反調,真理不以為意,反而覺得愈辯愈明,同時激勵自己更深入去瞭解慈濟。
看到這個情況,黃淑雲也會運用智慧,從旁婉轉告訴真理的先生:「我以前也和您一樣一大堆問號,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進來看,邊做邊看就會知道,看到不對你再離開也不遲啊!」有一天在路口等紅綠燈時,有對遊民婦女過馬路,看到真理坐在車內,小女孩開心地送了一個飛吻 。她先生也很感動地說:「你怎麼能拒絕他們的愛呀!」
談起進入慈濟前後的改變,真理大笑:「慈濟是個修行團體,剛進來時總是修別人。那個人怎麼、這個人怎麼……現在呀!轉念了,終於明白原來是要修自己的。」
因為她已經知道,真理不是用說的,而是走進來,愈做才會愈明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彭鳳英 新北市報導 2012/12/02~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