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芳榮 我用「單眼」拍照

2013-02-01   | 曾芳榮
「單眼」一樣能夠拍出好照片。(攝影者:陳炳宏 2008/09/07)
活動會場上曾芳榮拿起單眼相機,避開包裹紗布的右眼,以左眼貼近觀景窗,雙手熟練地操控著長鏡頭,專注地捕捉慈濟志工的身影。

環保入慈濟 賺歡喜

「你怎麼跑來了?才剛開完刀,不是說好在家休息……」楊秋月在活動中突然發現先生的蹤影,眉頭一皺走向前不捨地啐唸道。想到先生當初聲明「只做環保,不做慈濟」的話語,她秀麗的臉龐現出一抹苦澀的微笑。

加入慈濟會員多年,「慈濟」對芳榮而言卻是陌生而疏遠的,秋月從未告知捐款濟貧的事,直到1999年,陳松田邀約他們夫妻在每個月的環保日,前往臺北市八德市場前做資源回收。七歲喪母,從小就懂得惜福愛物的芳榮,看到一大堆紙箱及瓶瓶罐罐,經過志工們分類整理後「垃圾變黃金」,感到莫名的歡喜。

志工們不嫌棄髒臭,揮汗如雨地用心付出,尤其讓芳榮感動不已,從此他積極投入,從不缺席。中山聯絡處在收集環保志工的足跡時,發現了芳榮所拍的照片,真善美志工駱純美如獲至寶,詢問環保站的負責人:「秀珠,這三張照片不是妳拍的,對不對?」純美的話讓蕭秀珠開始善用芳榮的專才,八德環保教育站的建設過程因此得以留下完整紀錄。

視力受損 變成「單眼」

2003年SARS事件,慈濟人發起「愛灑人間—─同心共濟弭災疫」的活動,芳榮在兩天內用電腦輸出趕製了四千多張祈福卡片; 2005年為了編輯印製全球幹部精進研習會學員手冊,凌晨三點廠商來電提出疑問,他立刻起床開車前往工廠,逐一做確認,隔天後續的加工作業才能依進度順利完成。不論小小的會議桌名牌,或巨幅的展覽用海報,他都以謹慎行事的態度承擔勤務,有求必應、使命必達。

事業、志業兩頭忙碌,導致長期用眼過度引發視網膜剝離,造成視力嚴重受損。芳榮的哥哥也曾因視網膜剝離開刀而恢復視力,有前例可循,他內心充滿著恢復光明的期待。沒想到經過兩次開刀,多次複診,始終沒有起色,右眼視力幾乎為零。「很抱歉!曾先生,你的視力應該是無法恢復了。」在最後一次檢查時,醫生直接告知;這個訊息對他而言有如晴天霹靂一般,在搭車回家途中,秋月來電探詢時,芳榮瞬間語塞哽咽,突然覺得回家的路程怎麼如此漫長……

「人生沒有回頭的機會,遇逆境應勇敢面對。」想到證嚴上人開示,回想起2002年,第一次返回花蓮當醫院志工時巧遇上人,並從上人手裡接下繡有「做就對了」的想師豆香包,那分初發心的悸動至今仍留存在內心深處,未曾退卻。況且,曾花好長一段時間仔細地觀察,並體會志工們付出無所求的法喜,不就是希望盡其所能留下最美的影像,讓慈濟足跡永遠長存。
曾芳榮喜歡分享拍攝時的作品。(攝影者:林進安,2009/12/12)

珍惜擁有 世界開闊

反覆思量,他念頭一轉感覺自己肩負使命,「能做就是一種福氣,我還有一隻好眼睛,要善用良能;不要想失去的,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當踏入家門看見妻兒的那一刻,芳榮的內心終於釋懷,發揮所長為慈濟留下歷史的信念也更加堅定了。

從小到大以至出社會工作,芳榮經常都在擔任協調者的角色。2012年歲末影片製作,團隊成員都各有想法及人品典範的人選。大家的不同意見並未造成困擾,芳榮反倒認為藉此機緣培養新芽志工,鼓勵大家去上課學習,各司其職發揮專長。「很多的問題,很多的變化球,如果每件事情都把它放在心裡,根本就做不下去。」在他的協調帶領下,歲末祝福呈現了三支影片,他與團隊都感到無上的歡喜。

慈濟各處道場,隨處可見芳榮的美編作品吸引許多人駐足觀賞,接引很多人加入志工的行列。他秉持著「心寬念純」的信念,發揮他的專長,透過「單眼」積極投入攝影及美編等功能的教導與傳承,單眼後的他視野更加寬廣、綿延,他修行的心地也更加聚焦了。

(文:曾芳榮 臺北報導2013/02/01)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