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珍 免學費、學到會

2013-01-31   | 邱淑珍
精舍慈師父與宸師父參訪四十一周年「竹筒歲月」靜態展,對志工的用心布置極為肯定。 (攝影者:陳昭祥)
年紀臨近一甲子,回首人生,漸漸明白一切究竟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二十多年前母親因肺癌去世,當時的醫療體系對病患十分冷漠,從發現、治療到往生的兩年中,求醫路上備嚐艱辛。

母親往生後,我的心情始終很低落,正好讀到《天下雜誌》一篇報導,證嚴上人蓋醫院的慈悲,深深感動我。於是打電話到花蓮靜思精舍詢問匯款帳號,對方卻堅持要請慈濟委員親自前來收捐款,結果來的是位資深志工,當時臺北區十六組組長陳美月,就是她和秦師兄的接引,讓我走上正信的慈濟路。

整理資料做檔案 邊做邊學習專業

基於所學是美術設計,從事的職業也始終不離設計、美編範疇,自1991年起,參與慈濟活動就以攝影功能為主,那時拍的都是聚會紀念照,即使是到金山、石碇訪視,也是打掃完後與照顧戶合拍團體照。

慈濟三十周年,花蓮靜思堂將落成啟用,本會要全臺各組志工收集資料,以志工故事作海報展示;也要製作檔案寄回花蓮本會,希望建立每位資深委員的資料,四十周年時又大動員一次。這些工作由我和兩位志工負責,志工們紛紛提供保存的所有資料,待整理的照片很多,但幾乎都是排排站的紀念照。

邱淑珍講解如何整理舊有海報,加入新元素,應用在新啟用的萬華靜思堂。(攝影者:王妙淑)
1995年受證後加入文宣組,當時文字有筆耕隊,錄影剪輯有映聯會,攝影、檔案、海報製作則由文宣組負責。志工張順得擔任北區映象志工聯誼會總幹事,曾經主導九二一希望工程系列專書的編輯,2002年6月底,在臺中訪視幹部會議巧遇他,相談甚久,他期望將攝影志工與映聯會更密切連結,為慈濟留存歷史。感染他的積極精神,因而約定續談,沒想到7月9日清晨突然接到他往生的訊息,內心驚詫、感慨無常。

2003年,人文真善美功能組正式成立,將文字、圖像、影音志工整合。我平時專注在拍照、圖像與檔案製作,頭一次製作歲末祝福影片,開始還以為很簡單。

回想當時情景,電腦前坐著錄影剪輯志工賴玉聲,後面一張長桌坐著五位師姊,七嘴八舌下指導令,常常把畫面、音訊切得支離破碎,或是要求沒有素材的畫面,賴玉聲苦笑:「好像是五娘教子。」影片在拼湊中完成,及時播出,自己欣喜能邊學邊做,如果不是在慈濟,是不可能接觸到這項專業領域。

進入他人生命 珍惜周遭人事

最令我難忘的記錄,是一位培訓委員的故事,獨生愛女車禍往生,痛心的父母最後選擇原諒違規肇事者,訪問時總是由母親回答,父親默默坐在一旁,不發一語。

邱淑珍工作起來很重視細節,剛裁好的紙卡邊緣銳利,仔細磨平才不會割傷人。(攝影者:古敏華)
後來,我請父親帶我到女兒的房間,也請錄影志工隨行拍攝,我刻意將房門帶上,在封閉的空間中,他拿出女兒讀書時,得到的許多運動獎章,他遲疑一會,緩緩說出女兒出事的那天早上,他開大夜班的計程車,快天亮時買了女兒喜歡的漢堡回家,依例放在客廳桌上,然後去睡覺,到十點多起來,他說:還特別看了一下桌面,知道女兒吃完早餐上班去了。

沒想到警員傳來車禍的噩耗,夫妻倆趕到醫院,女兒已經往生了。我問這個內斂的父親:「你夢見過女兒嗎?」突然間他潸然淚下,「她回來過,樣子就像平常一樣,我真不捨得這麼乖的孩子,她還用薪水為我買了一支很好的手機……」

他泣不成聲,我跟著心酸,看到桌上擺放的行事曆上,記載著過年的計畫,頓時心一驚,唉!究竟是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進入他人的生命,感受悲歡離合的震撼,深深影響我,更珍惜生命與周遭的人。

衲履足跡啟靈感 終生學習皆受用

早期做海報設計,曾跟隨精舍德寰師父參與大林醫院啟業、花蓮靜思堂希望工程館等;加上許多專業志工的帶領下,從做中學習,當時的布置常用土法煉鋼的精簡作法,雖然忙到很累,卻有著同甘共苦的快樂。

加入慈濟後,始終奉行「辦活動是一天,做人是一輩子」的原則,謀求人事和諧。(攝影者:簡清光)
2004年萬華聯絡處遷到萬大路,有了屬於自己社區的會所,因此需要空間布置,雖然我有平面設計的基礎,但是立體空間牽涉更多的專門技術。社區道場主要是呈現道氣與法意,《衲履足跡》上人的法語,是我做空間布置的最佳素材。慈濟四十一周年靜態展主軸是「回歸竹筒歲月」,精舍常住師父自力更生及五毛錢捐竹筒的歲月,是最動人的篇章。

會場設計中,我用一個舊窗臺,窗戶的霧玻璃映出上人的剪影,這個構想沿自我還是慈濟會員時,回到花蓮精舍參加佛一精進,當日全程由上人親自主持。在繞佛繞法時,上人回到書房,我看見書房透過燈光,映出上人低頭看公文的側影,清瘦的身影一直留在我心中,所以希望能將自己的感動,帶給更多的人。

2007年萬華靜思堂改建,聯絡處暫遷到西園路公寓,在慈濟四十二周年靜態展時,我從《衲履足跡》讀到上人期勉「轉變心輪、把握時輪、推動法輪」,我就將這句話應用在會場的樓梯間,設計以竹筒刻上靜思語,竹筒上放一朵金蓮,木作志工林青松在樓梯鐵欄杆扶手之間加做轉盤,完成「靜思語法輪」。當參觀民眾一級級登上樓,可以推轉竹筒唸出好話,為單調平凡的樓梯間增添慈濟人文。

第一次人文真善美研習會中聽到那句話:「免學費,學到會。」進入人文真善美,除了開發潛能,意外將以前個人的喜好,看書、聽音樂、園藝、古董家具的鑑識都變成良能,想想只有在慈濟世界才會有這樣的機會,使我終身學習受用到現在。

(文:邱淑珍 臺北報導2013/01/31)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