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華 永遠的「桶摳」
2013-02-09 | 王桂涓慈濟因緣深 首入真善美
2001年,在中華電信中區分公司任職的吳麗華與先生溫忠漢,應邀去花蓮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後,開始對慈濟四大志業有了概括的認識;緊接著又受邀參訪災區重建的希望工程,讓她對慈濟更加的瞭解。
個性熱情的吳麗華,看著一所所倒塌的學校,重新建設起來,感動不已;當下發願,要圓滿慈濟榮董,盡一分心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善念一起,除了為自己圓滿榮董外,也陸續為婆婆、先生、一對子女及外孫女等植福,共為家人圓滿六個「榮譽董事」。
2006年,吳麗華參加慈濟委員培訓。某一天,和氣組長吳莉雯打電話來邀約參加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她欣然答應。
「請問您要承擔人文真善美的那一項功能?」在人文團隊相見歡時,攝影志工吳啟志問她。
「團隊中錄影的人比較少,不如妳就學錄影好了!」現場有人提議,吳麗華也就從善如流了。
實際體驗 鍥而不捨學功夫
承擔錄影也要會初剪。於是,她跟著錄影志工蔡憲忠學錄影技巧和剪輯,為了學好錄影功夫,還自購一臺錄影機,並積極參與人文真善美的課程與共修。
之後,蔡憲忠也常常跟她提議:「麗華師姊,請妳多邀約一些年輕人來加入……」
「他是不是嫌我太老了?」當時年齡已五十五歲的吳麗華,聽在耳裡頗不是滋味內心嘀咕著。但她還是堅持要學到會。
爾後,她常常跟著蔡憲忠出勤務,一邊幫他拿腳架,一邊學錄影功夫。才學幾個月,蔡憲忠就幫她報名回花蓮參加「慈青幹部營」工作人員,去實際體驗。
那一次,她有模有樣地拿著錄影機攝影,因為初學經驗尚不足,當演講者話都還沒講完,她就把畫面卡了,想當然爾,那畫面就很難剪了,可取的鏡頭也少了,不過這至少她有了第一次參加營隊的經驗,也了解到要如何擷取講師講課的畫面。
「當時,我還聽到慈青孩子在竊竊私語,抱怨我這個『阿母』功夫不到家,真的是有些難為情。」吳麗華笑著糗自己當初的模樣。雖是出了不少狀況,也是她首次去營隊學習,不過倒是練就了後來的錄影功夫。
全職付出 同理用心細思量
因公司的組織變更,吳麗華考量家庭因素,決定放棄調派外地高升的機會,就在事業最高峰的2007年,選擇退休,成為全職志工。在社區先後承擔人文真善美教育訓練組與資料組幹事。後來擴編後,也擔起了人文真善美窗口及編採組。
承擔窗口,必須負責勤務派班,吳麗華體會到派班者需要多跟人結好緣。有時因緣不具足,難免會找不到人,但她告訴自己:「人文真善美的夥伴,既然願意來當志工,基本上都是很心甘情願的;如果不能來出勤務,一定是有甚麼原因,等下次有機會再請他來出勤務就好。」
「雖然勤務繁雜,但也要多結好人緣,用同理心來『摳』(圈)志工;尊重每個人的慧命,讓人人有付出的機會,共同學習與成長。」吳麗華很貼心,儘量不要讓一個人重複出班,免得起煩惱心。
夫妻同行 家業志業共成長
2010年3月,社區基礎課程開課,吳麗華不慎滑一跤,當場左手手腕骨折,必須立即開刀。「本以為這輩子再也不能提重錄影了,所幸治療後已沒大礙,現在依然可以繼續錄影的工作。真所謂甘願做,歡喜受,做就對了!」她很慶幸地認為是因禍而得福。
因為這個意外,也促成先生溫忠漢投入人文真善美團隊。就是在2011年的《法譬如水》入經藏,中區幾乎人人參與,人文真善美也不例外。然而,要身兼為社區留史的任務,人手一定不足。所以吳麗華終於說動先生溫忠漢買了一臺照相機,算是協助太太,並邀請他報名參加攝影的基礎課程。
吳麗華感恩先生在社區承擔了很多次的勤務。現在夫妻倆同行菩薩道,家業與志業同時並行,生活更充實、更有目標和聊天的話題。
為菩薩留永恆 「最佳桶摳」
經年累月的出勤與上課共修,吳麗華的錄影技術功力與日俱增;尤其在三年內曾經為五位志工,完成「人間菩薩」影片素材蒐集。
其中,有一位林秋幸是癌症患者,在將她的資料送出去後,沒多久就往生了,「我將影片素材送給她的家人,他們看後都覺得很珍貴。」後來在「人間菩提」上人開示中,也用了不少當時她拍攝的畫面。
「很欣慰自己能為秋幸師姊留下菩薩身影,我覺得在做『人間菩薩』紀錄的時候,都跟他們結了很好的緣。」從此,用鏡頭為社區留下更多「人間菩薩」的身影,一直是她積極努力的目標。
歲月不饒人,有感於年歲漸長,而扛重更需要有體力,她積極地為人文真善美菩薩大招生,要真正像一個「摳」(桶圈),將組員緊緊地「摳」(圈)在一起,才能為團隊運作加分。
七年裡,有了多次參加大型營隊的經驗,她要把所學的的技術,全心全力掏出,積極回饋給新進志工,要當人文真善美的永遠的「桶摳」。
(文:王桂涓 臺中南屯報導 201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