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憲忠 克服身障使命必達

2013-02-10   | 張美齡
蔡憲忠從小罹患先天性肌肉僵直症,但卻克服身體上的障礙,成為一位優秀的錄影、剪輯志工。(攝影者:簡宏正,日期:2008/01/06)
「師兄!請您站過來一點……」錄影志工蔡憲忠,挺直了身子,專注地看著鏡頭,請求受訪者配合錄影位置。從小罹患先天性肌肉僵直症,導致動作緩慢,加上不易使力的雙手,一般人只要舉高手臂就可以拍攝的畫面,而他必須走上樓梯,利用階梯的高度來完成,辛苦可見一般。

自動自發的「機器人」

「是男孩呦!」蔡憲忠在父母期盼下來到這家庭,雖與一般孩子一樣成長,但不知何故時常發燒。一直到四、五歲時,媽媽發現:「小手臂為何那麼細?食物和玩具也常常拿不穩。」焦急的父母,四處求醫,仍未能治癒先天帶來的疾病。

「機器人來了!機器人來了!」這一句話是他童年時內心的至痛。異樣的身體,緩慢的動作,走動時身體搖搖擺擺,常招來淘氣孩子的戲謔。他害怕別人投來的異樣眼光與嘲笑,而常躲起暗自落淚。他更不敢與同學們玩躲避球,因為走不動趕不上別人而自卑感屢生──「我為什麼跟不上人家?」

每次當他從學校回家門來,最心疼的就是母親,深怕兒子又遭受到什麼樣的委屈了……然而他的乖巧、沉默、和主動起床、打理自己,讀書不需父母操心,更讓他們對這位兒子更加不忍心。

九二一地震  主動付出愛心

九二一地震時,蔡憲忠是慈青身份。當天,他一早就主動到臺中分會,想幫忙做些什麼。然而因為肢體的障礙,志工只告訴他可以到殯儀館助念,雖無大意願,還是欣然前往。

路途中,聽到廣播說,「埔里地區災情嚴重,急需人員救援」,因為曾經服務於埔里中臺禪寺興建時的水電製圖近兩年,他對這塊土很熟悉,心中即時升起「想去幫忙」的強烈念頭,於是調頭返家趕往災區。

沿途路破屋倒,慘不忍睹的景象,他的心更焦急了。雖是熟悉當地地理環境,還是得輾轉繞路,抵達時已是黃昏。觸目所及,四處一片寂然,只能夜宿中臺禪寺建築工寮。

隔日見到「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身影,他即刻主動前往協助香積組撿菜,為災區不認識的鄉親送上熱食。並為遠自高雄地區前來的香積志工,安排至中臺禪寺建築工寮暫宿。
即使身體不方便,身為錄影志工的蔡憲忠仍是不放過任何一個需要的鏡頭。(攝影者:林昭雄,日期:2008/09/10)

吃得苦中苦  錄影剪輯做中學

一顆熱誠善良的種子,已經發芽。二○○二年他參加了慈濟列車回到花蓮參訪,在火車上,手持傻瓜相機拍個不停,隨車的志工蔡雪櫻和林聰益夫妻二人,便鼓勵他走向錄影之路。

回臺中後,由於社區幅員遼闊,經常舉辦小型茶會,林聰益負責音控,蔡憲忠就承擔活動錄影。每次活動後的影帶堆積如山,後續剪輯製作卻不知如何處理?一直到2003年,在臺中分會開辦通識課程,一系列有關影片剪輯、製作等課程,讓他如獲至寶,更加認真學習。

無奈當時筆記型電腦等級,尚無法處理影片剪輯作業;蔡憲忠便把家中笨重的桌上型電腦,帶到臺中分會、彰化靜思堂及大里共修處,隨著上課不同地點而移動精進。

通識課程結束後,繼續參加由得過金鐘獎非戲劇類導播(導演)獎的萬榮奭導演,所上的「影視製作」進階課程。戰戰兢兢的學習影片專業術語、認識分鏡概念、學習影片企劃思考、撰寫表現結構表等。萬導演授課極為嚴謹,要求畫面若有瑕疵不合標準,就重新拍攝。初期曾讓很多學員怯步退出,但蔡憲忠卻珍惜學習機會,不怕困難和挫折。

剛開始,很多志工都是似懂非懂,錄影剪輯的學問多是理論。尤其是「景深」、「特寫」,很多志工更是搞不清楚,然而蔡憲忠很有學習耐力和敬業精神,即使常得重頭再來,再重拍,他仍然不放棄學習。

求完美表現 三小時做片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蔡憲忠為了拍出有水準的影像,將四個月的薪水存了起來,自購一臺專業級的錄影機。儘管擁有較好的設備,畢竟是新手上路,總是跌跌撞撞狀況百出;諸如收音不良、影片構圖不佳、色溫不對……等等問題一一浮現。

參加影視製作課程中,在錄製「勤耕福田──銀髮姊妹香積傳承」時,曾到陳秀枝與陳秀娥兩位女主角家,重複錄影四、五次,製作時間共花了一年多;幸好兩位資深慈濟人及其家人,都能體諒他們是新手學習,再加上蔡憲忠的謙虛與認真,也讓兩位女主角非常感動。

一趟錄影完下來,又得花上幾十個小時,將拍攝的幾十卷DV帶,濃縮剪輯成十八分鐘。對初學的他來說,又是另一項辛苦的挑戰。

好不容易完成影片素材,但只要萬導覺得不滿意,一聲令下「重新拍攝」,蔡憲忠仍是硬著頭皮,懷著歉意向主角婉轉說明:「自己是新手上路,請多包涵!」終於一邊修正,而走過錄影的青澀期。

當時令同期上課的卓雲印象最深刻的是,萬導在課堂上指導蔡憲忠電腦作業時,就為數十秒的片頭──切菜刀法的快慢,片中人物動作的節奏感,畫面中人物的年輕與年長的先後次序……不斷的挑選,不停地調整,力求十全十美,來來回回,連續三個小時,終於完成僅三十秒的片頭。蔡憲忠聽了滿頭大汗,濕透衣襟,在學習當中,卻收穫滿滿。

從影片拍攝的冗長學習過程,和被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中,蔡憲忠練出過人的毅力,當初原本有九個社區一起學習,到最後卻只有三個社區完成影片剪輯,他的團隊就是其中之一。而他們的作品「銀髮姊妹香積傳承」,卻深受萬導演讚許,讓他在往後的後製影片更有自信。
蔡憲忠克服了身體的不便,成為金鐘導演萬榮奭課程中,三組交出作品的團隊之一,現在常為大家傳授錄影、剪輯的技巧。(攝影者:簡宏正,日期:2012/04/08)

颱風打亂規劃  沉著隨機應變

有了影片剪輯的初步概念和信心,讓他毅然地接下二○○七年慈濟國際人醫年會(TIMA)的素材整理和觀摩圓緣帶製作。而在隔年接下人醫年會十周年的圓緣片製作。事前,他很用心地作功課,充分瞭解課程內容,並編寫十分鐘影片結構表,充分做好事前準備。

不料,出發前一天,太平洋上「辛樂克」颱風形成,逐漸接近臺灣,突來的變化球,導致部分課程做了更動,使得蔡憲忠無法按照原訂規劃進行。

當時,他看著更動的課程,不斷思索影片結構該如何調整?後來,從課堂上傳來「祈禱」唱頌聲,又看到窗外隨著風雨搖曳的樹木,他突然靈機一動,做了個大膽的假設,並開始蒐集颱風資料,有記錄颱風動態的趨勢圖、機動組志工為防颱所做的預防措施,並錄下大會在各個場合祈禱的鏡頭,作為這支影片感人的特色。

當圓緣片播出時,溫馨畫面感動了許多人,連多場慈濟音樂劇總編呂慈悅,以及隨師錄影師們,都讚不絕口,也給予蔡憲忠最大的鼓舞。

雖然,每次一談起自己變形的脊椎和動作僵硬的身體,他還是很難過。但即使背著沈重錄影器材比別人辛苦,他仍克服障礙,捕捉動人畫面,更發願要作上人的耳目,詳實記錄美善的人、事、物,並留下足跡和典範。

(文:張美齡 臺中報導 2013/02/10)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