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為 40歲還在學ㄅㄆㄇ
2013-02-16 | 詹惟文「唉!也沒寫借據,也不知道跑去哪裡?唉……」
在證券公司當營業員的詹大為,每天盯著盤面的數字,費盡心思,想盡辦法就是要為自己也為客戶多賺一些錢;然而事與願違,1994年底因為同事和客戶資金週轉,他被倒了兩百多萬元,想到辛苦賺來的錢討不回來,一時之間無法接受這事實,情緒頓時陷入低潮,人家歡喜慶新年之時,他卻嘆息聲連連。
捨得 捨煩惱得自在
「有錢並不一定會快樂,不會理財而在股市裡翻騰,都只是帶來煩惱而已。」1995年春,心情漸漸地心情緩和下來,詹大為拿起電話打到慈濟臺中分會。
「您好,我想捐一些錢,不知道怎麼捐?」給了一些基本資料,幾天後,在公司樓下做生意的慈濟志工張富田就近來收善款,同時熱忱邀約一起參與慈濟活動。從此他的人生有了大轉變,開始參與慈濟的活動,做中學中,態度也轉為積極,認真的面對自己的每一天。
「詹師兄,你會不會電腦?」有一天,張富田對剛加入慈濟不久的詹大為問道。
「我在公司上班只用數字鍵盤而已,文書處理軟體可以說是不會……」想到工作場所的電腦只能看盤,很坦白地回應著。
「是這樣啦,咱(慈誠)第四中隊開會時,需要一個人來紀錄和處理文書作業,想說你坐辦公室的……」積極為慈濟招募志工的張富田,在陪伴的同時不忘為新進志工安排適當的勤務。
聽進了資深志工的一席話,電腦仍未普及的1995年代,每週有三天,詹大為一下班就到公司隔鄰的電腦補習班上課,也開始幫忙做紀錄。
學電腦 漏氣求進步
「老婆,左邊的左怎麼注音?」發音不標準的詹大為坐電腦前面,轉頭問已準備睡覺的太太。
「該睡覺了啦!都已經十二點了!你明天一早還要上班,不要做了啦!」
「好啦,這張圖說打好,就好了...趕快告訴我啦!我老是key不出來左邊的左!」
「ㄗㄨㄛˇ,第三聲!」詹太太回應著。
「ㄓㄨㄡˇ喔!沒有啊!是ㄗ還是ㄓ?」聽不清楚是捲舌音或不捲舌,也搞不清楚ㄛ和ㄡ怎麼唸。
「是不捲舌的ㄗ啦!不是ㄡ,是ㄛ,ㄛ……」知道先生的罩門,詹太太總是帶著笑笑的語氣回應著。
「不要笑我!漏氣求進步嘛(閩)!」生長在彰化縣永靖鄉的詹大為,有著特殊的「永靖腔」,不標準的發音,打字時一再地考驗著,於是拿起學ㄅㄆㄇ的錄音帶,每天總要跟著唸上幾遍來正音,有時也和正在讀幼稚園的孩子一起唸,慢慢的去克服中文打字的障礙。
做檔案和記錄,自認為沒有天份,每每為了一張圖說而絞盡腦汁,面對這個費心思的工作,他一再以靜思語「勇於承擔、樂於配合」八個字來鼓勵自己要積極的學習,因此每逢週六下午,一下班,就自己開車到臺中分會參加筆耕共修。
當記者 學習後的喜悅
「哥!我買的這一部SHARP V8錄影機送給你。」旅居美國十二年的弟弟,1996年回臺省親時,帶了一部小型錄影機回來。
「好喔!慈濟有活動時,就可以用來錄影。」擔任文書和文宣的功能,直覺就是拿來錄活動。當年(1996~1997)大愛臺尚未成立,志工錄的新聞是有機會在東森電視臺播出,但是社區錄影紀錄不多,影帶顯得稀有而珍貴。
但要怎麼錄?錄下來又怎麼辦?要怎樣製作才能成為可播出的新聞?完全外行的詹大為一聽到在慈濟臺北汐止連絡處將舉辦新聞製作的研習營,馬上就報名參加。經過兩天一夜的研習,總算學到一些錄影概念,也學會了撰寫新聞稿。
「……員林環保志工聯誼……,詹大為彰化報導。」一次在外頭用餐時,無意間聽到電視播出員林環保志工聯誼的新聞報導,第一次聽到自己的名字被播報出來,他張大著眼睛盯著螢幕,不敢相信自己的名字會出現在電視螢幕上,這一幕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他高興了好一陣子!
學習之後,成長的喜悅,雖然忙碌,他樂此不疲。
股海浮沉 回頭靠岸
1997年,適逢股市多頭,交易熱絡,當年度詹大為的個人業績排名為分公司第一名,因此被總公司徵召在1998年8月設立「斗六分公司」,擔任分公司負責人一職。繁忙的分公司業務,讓他不得不將文宣幹事的工作交由他人來承擔。
九二一地震後,分公司運作雖已比較隱定,但是依舊繁忙的業務,讓他無暇再參與文宣紀錄。想到要承擔才會成長,因緣接下志工培訓的功能,之後幾年,他都利用假日陪伴新進志工參與培訓研習。
直到2006年年初,在證券業打滾了十六年的詹大為,發現幾年來體檢表上的紅字一再攀高,一直無法改善,體悟到股海浮沉,財富來來去去,每天被0到9這十個數字所牽引,幾乎要賠上生命!
此時想到退休後還有慈濟可以做,因此五十歲這一年,他毅然決然自職場退下來;休養了幾個月後,繼續投入慈濟志業。
海外出班 學習典範
四川五一二大地震過後三年,2011年入秋的四川漢旺,冷氣團來的早。
「實在揪感動耶啦!每天晚上都讓我們喝到熱騰騰的豆漿。」第三十三梯次四川關懷團的呂紹煌,每天晚上總會花一個半小時,煮豆漿給鄉親和關懷團的志工喝,寒冷的夜晚為大家斟上一杯熱騰騰的豆漿,暖了大家的胃,也暖了心。
「我實在揪感動耶啦!每天晚上都是他為我們煮豆漿,又親自倒給我們喝!」來自屏東的錄影志工戴敦仁一再說「揪感動」。
「你都說感動了,那就來做一則新聞吧!你也入鏡,你架好錄影機,我來錄你!」第三十四梯的詹大為來到漢旺第一天晚上就聽到感動的故事,建議戴敦仁入鏡,出一則呂紹煌製作豆漿的新聞。因為會感動,不只是因為一杯豆漿的溫度,而是背後的用心。
資深的錄影和剪輯經驗,加上檔案管理的很好,只補了一些製做豆漿的畫面,戴敦仁隔天即將檔案傳回臺灣,也完成了一則大愛新聞。
海外出班紀錄,跨區合作,見證了海外關懷團,接棒陪伴關懷千餘晨昏,也見證了災區美善種子生根發芽。更在合和互協中,一起見證並做成記錄,留下了珍貴檔案和新聞在漢望。
三十五天的相處中,看到戴敦仁把握分秒不空過,以鏡頭關懷鄉親,每個鄉親志工的名字都記在腦裡,一見面隨即稱呼對方的大名,每每讓鄉親志工既驚訝又感動。透過參與,詹大為告訴自己要學習典範的精神,也期許自己在人文真善美領域中能更加精進。
一路走來,在慈濟學習到很多,承擔過培訓窗口,如今專注在人文真善美領域中;這幾年來,在文字領域中投入比較多的時間,詹大為緊記「藉事練心、繫緣修心、隨處養心」的想法,顧好自己每一個當下的一念心,也希望更多志工一起來參與紀錄。
(文:詹惟文 彰化報導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