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晉 全自動的家教
2013-04-26 | 陳清香晚上七點半,兩位年屆花甲的「阿伯」(臺語)準時抵達共修處,擺上圓桌及椅子,有菩薩陪伴的偌大佛堂,就是他們的教室。
「先在這裡開一個資料夾,然後打上資料夾名稱……」戴著老花眼鏡的明晉邊說邊操作電腦,而同樣戴著老花眼鏡的新進志工,專心聽講的同時一邊將所見所聞記在筆記簿上。
這幅「一對一家教」兼陪伴的溫馨畫面,為寒流來襲的夜晚,增添了一股暖意。
7-11的送行者
成為平面攝影的人文真善美志工,是明晉從未料想過的事……
多年前一個寒冷的夜晚,明晉的手機突然響起。「喂,謝師兄嗎?有位美國慈濟人的父親在榮總往生了,您可以就近聯絡志工去助念嗎?」
掛上電話,時任社區精進組窗口的明晉,隨即聯絡助念團的成員,並快速換上制服,騎乘機車揚長而去的身影,逐漸消失在黑夜裡。
動作迅速的他,總是第一個到達助念現場。走進往生室,看到來自美國的家屬,穿著單薄衣裳,一人孤單坐在父親的大體旁,明晉馬上撥打電話,請其他志工帶件外套來。
他隨即坐下,神情專注地唱誦著,「南--無--阿--彌--陀--佛……」帶領家屬念佛。整齊的佛號聲,迴盪在助念室,如同外面的星光,祥和而寧靜。隨後抵達的志工,為家屬披上外套。
「謝謝你們!」家屬臉上斗大的淚珠,順著臉頰緩緩滑落。
莊嚴佛號聲,聲聲祝福亡者靈安;而志工的貼心,溫暖了家屬徬徨無助的心。
身為精進窗口,手機二十四小時開機,深怕漏了任何一通尋求助念的電話;一週七天,至少五個晚上都在助念,有時候甚至一個晚上連跑三場,對體力是一大負荷。咬著牙堅守使命,只為一個信念,「在痛失親人的當下,一定要送上最踏實的關懷。」
陷得越深 收穫越多
承擔精進組窗口八年的日子,在有了接任人選後,得以暫時放下。正當思考下一個可以深入的志工領域時,碰巧社區擴編,極需大量的真善美志工,對拍照有點興趣的他心想:「玩一下好了,不適合再走人。」
拿著小相機,快樂地拍了一年後,狠下心購置單眼相機,以提升拍照的品質。隨著勤務日益增多,一股壓力襲捲而來,有個念頭叫他「回頭,別玩了」,但想起才剛買的相機總不好擱置著,於是硬著頭皮拍下去。
「師兄,照片怎麼霧霧的?」志工失望地說。
剛學拍照的明晉,總想先按下快門,先求有拍到畫面,但有時重要的畫面卻拍模糊了,徒留嘆息。自嘲書讀得不多,學習緩慢的他,為了把照片拍好,利用下班時間,向資深圖像志工請益,話匣子一開,常是深夜時分。他經常上網自修,一坐就是好幾小時。社區活動或讀書會,常常主動出勤,把握每一個可以練習拍照的機會,用心留下志工的身影。
每一次勤務結束,將圖像整理上傳後,他接著挑出精選照片整理成相片簡報檔,寄給區內志工分享。常常信件寄出後不久,家裡的電話就響起,「謝師兄,有幾張照片拍得很有Fu(感覺)喔!」
化鼓勵為動力,伴著學習的喜悅,一步步陷入真善美愛的泥淖,「陷得越深,收穫越多。」明晉笑得靦腆。
同理心陪伴 全自動家教
看著小而美的團隊,要負荷龐大的勤務,志工臉上的疲憊,讓他很不捨,常透過不同管道招募真善美志工。就連出班採訪看到受訪志工的攝影作品,驚喜地發現受訪志工對攝影很有概念,在團隊邀約下募到有心的志工,而且還是日籍志工,讓大家都感到很開心。一個講中文,一個說日文,語言隔閡阻礙不了投緣的兩人;言語雖然不甚通暢,靠著表情及肢體語言,以心相會一起拍照。
明晉學習攝影的過程,資深志工傾囊相授的恩澤,他銘記在心。如今,他用更多的愛心回饋,依每位新進志工的特質陪伴與教導,是位「全自動」家教。主動打電話給志工,關心學習情形,舉凡整理圖檔、更名或上傳等,都提供服務。明晉除了主動教導外,也鼓勵後進要將「心中感動化行動,千萬不要放冷凍!」
因此在許多社區活動場合,經常可以看見「菩提伴新芽」的身影。表相看似分享拍照技巧,實際上他的身行要傳承的是,人文真善美勇於承擔及用心學習的態度。這也是他在這條愛的不歸路上,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態度。
2012年人文真善美歲末感恩會上,他抽中的〈靜思語〉春聯,「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明晉一直將證嚴上人常說的這一句話,放在心上惕勵自己。他對攝影的深刻體悟,「學得慢,就用更多的時間學到會;常常拍,總有一天也會拍到位。」都一一傳授給新進。
人間菩薩道,一步一腳印,因為用心,鏡頭下一張張照片除了從模糊變清晰,更增添了蘊含於明晉內心的靜思法味。
(文:陳清香 臺北報導 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