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娟 有她有安全感
2013-06-11 | 李玲 張麗雲2012年雖卸下忙碌的人文真善美幹事,但還兼「教育培訓」。閒不住的她除了馬上到分會做福田志工外,還到朋友開設豆花攤打工,她說:「處處是道場,趁體力尚可,希望能為自己圓滿榮董,也為慈濟菩薩大招生。」
雖然只是上半天班,但社區活動及各功能精進,讓電腦不精的麗娟,還是習慣用手機連絡。有時豆花生意太好,很多訊息還是要等下班後,回到家裡再布達。
卸下窗口 用心陪伴帶新秀
「李玲師姊,星期天是這個月的人文共修,同樣在豐原靜思堂,妳可以參加嗎?是不是也請卓雲師兄一起來陪伴!」
「美齡師姊……可以去喔?感恩!不要忘記,早上八點在陳榮豐師兄家集合唷!」
「吳大師(吳啟志),14號下午能參加『專題共修』嗎?」
「榮豐師兄,這個星期天早上有七位夥伴可以參與人文共修,還有三位早上要承擔活動,中午才能趕去豐原,麻煩你安排車輛共乘,感恩喔!」……
「上臺靠運氣,下臺靠智慧。」雖然余麗娟已將人文真善美幹事交棒給了年輕的吳麗玲二年多,但不捨人文善美團隊的年輕成員,有的要顧經濟、得上班,每天一早,除了趕往市場顧攤,抽暇赴分會做福田志工外,回到家裡,就開始忙著打電話,邀約人文志工參加各項活動。
廣結善緣 菩薩招生有成
十年前(2001年)余麗娟明知自己不懂電腦,還是勇於接下臺中南區文宣幹事。因為文宣的位置人力難求,年輕的一輩又得上班顧經濟,余麗娟覺得自己應該扛下,不要讓南區的歷史留白。
沒有人、沒有共修處,她想辦法。首先,她徵求捐贈龍門共修處的吳莉雯師姊同意,挪出一間空間成立南區人文工作室,讓人文團隊有了固定的精進場所。接著資深文字志工卓雲師兄也答應幫忙為活動照片寫圖說,首先解決了相片整理的問題。
廣結善緣是麗娟師姊待人之道。當臺中志業園區動土之時,她認識了一位捐髓配對成功的女性劉繡牒,二人相見甚有緣,余麗娟在她生產坐月子期間,時時到醫院關懷問候,讓她和先生非常感動。後來麗娟就邀她寫文稿,而她先生也協助人文工作室的電腦維修工作。
她知道新人會懼怕寫文稿,在活動之前,會請資深志工,提示採訪重點,讓新手有安全感。並鼓勵說:「文章沒有好與不好,將聽到、看到、感受到的記錄下來,寫就對了!」紮實的幾句話,往往就讓新的文字夥伴有勇氣踏出第一步。不管交稿快與慢,麗娟收到後都會先讚歎一句:「寫得好棒喔!」讓新人被肯定、有成就感。
只要是人文真善美成員,不管資深、資淺,時常都會接到她關懷的電話,她那「菩薩耶!最近好嗎?」的口頭禪和連帶關懷對方家庭的貼心,就像親人、長輩一樣親切與溫暖。她也時常自掏腰包,邀請夥伴聚餐聯誼,凝聚團隊向心力。同團隊卓雲師兄八十歲時,她邀請法親一起為他慶生,讓他們家人感到好窩心。
所以很多志工就是因為她的軟實力,她的陪伴和關懷,留在真善美這個功能而不隨便轉換跑道的。
是法親溫暖的依靠
文字志工陳宥里說:「剛進入人文團隊懵懵懂懂,麗娟師姊總在一旁陪伴與鼓勵,很感恩她。」
原來麗娟知道陳宥里家住彰化鄉下,獨自租屋在南區,「媽媽」的愛心由然而起,時常關懷她的飲食、住的環境、上班行車的安全,就像疼自己的女兒一樣。
「我父親身體不適住院醫療時,雖然醫院離臺中一個多小時車程,但麗娟師姊仍帶著師兄、師姊來關懷,親如家人般,也會和我討論相關的醫療訊息,鼓勵病床上的父親將身體交給醫生,還請我與母親將心放開,讓爸媽感動萬分。」
陳宥里又說:「不管承擔勤務,還是工作上或生活中,有挫折與疑問時,麗娟師姊的陪伴、經驗分享,還會以上人的法開導,給我溫暖的依靠,讓我很安心。」
現任南區人文幹事的吳麗玲也說:「從認識余麗娟開始,到2011年承接人文真善美幹事,最大的原動力就是她不論白天或夜晚,無微不至的陪伴,讓我將感動化為行動。尤其從我開始茹素,每逢年節,她都細心為我準備素食菜餚,方便我回夫家圍爐時,不會造成婆婆困擾。」
「承接資料建檔越多,對人文了解越深,也對攝影、多媒體產生興趣,但因自己沒上班,不敢跟先生開口買數位單眼相機。」事事要求完美的麗玲回憶說。沒想到麗娟得悉後,想到一個兩全其美之計。她邀請麗玲合夥,趁年關將近,以販售健康食品的獲利,為吳麗玲購置相機;而余麗娟則捐入功德海。
面臨考驗 難行仍向前行
最困難的是在2006年,也是慈濟四十周年首次落實社區舉辦靜態展,製作海報對各地負責窗口來說,找到會製作海報的志工等於成功一半,然而專業人才難覓是當時普遍的困難。余麗娟也苦於沒有專才相助,唯一能做的就是打電話問人,其他技術面只好靠運氣了。
因為她平日廣結善緣,在最困難的時候,總有貴人相助,當時的人文組隊長蔡憲忠就推薦社區志工邱秋惠來製作海報。在團隊同心協力下,完成挑照片配合文案的初稿,然後配合邱秋惠下班後的時間,在她家裡製作,最後一天余麗娟更是整夜陪伴她至天亮,終於如期交出成品。
隔年靜態展,仍是原班人馬承擔,分組各自負責,但原本已經定稿要輸出的海報,卻因社區其他人有不同意見,只得重做,卻引起團隊反彈聲浪四起;余麗娟措手不及,一面安撫團隊成員,一面向組隊解釋,連日焦頭爛額、疲憊不堪。最後,她仍是商請邱秋惠向公司請假兩天,不眠不休才將作品修改完成,順利交出。
因此,余麗娟感懷在心,在邱秋惠結婚時,特別借用東區環保站,為她舉辦一場慈濟人文婚禮。從布置到進行、節目演出、到自助餐宴,全部由團隊成員承擔,熱熱鬧鬧溫馨又窩心,組隊長及組員也受邀為貴賓。人文志工向心力的凝聚,讓法親們讚歎不己,而余麗娟如慈母般地呵護團隊,更留給新人永久的甜美回憶。
十年歲月 幸福滿滿
余麗娟深切體悟到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及時把握做最對的事,決定從中華電信職場提前退休,專心帶好南區人文團隊。近十年來,將近三千趟家裡和龍門共修處道場人文工作室的來來回回,度出很多人文志工。
三千六百多個日子過去了,余麗娟也從十年前的一頭黑髮轉成銀絲滿頭,但她豐腴臉龐依舊,甜美笑容也未消失。雖因遺傳性「糖尿病」雙眼視網膜有些病變,血壓也因勞累而飆高,但只要聽到其它組隊誇讚「南區人文團隊好棒!」她就會感到與有榮焉。
功成身退後,她總是自我再教育,要先改變自己,多感恩他人,更時時廣結善緣。為自己,也為南區留下美好的回憶。「難行能行,有心就不難」從她的上得到最佳印證。
(文:李玲、張麗雲 臺中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