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惠玲 擺脫桎梏活出精采
2013-09-02 | 林麗珠 劉翠真聰明肯學 賢內助好媳婦
二十四歲時蕭惠玲離開了家,與相戀二年的李碧興先生結婚,夫妻倆人接下公公所經營的建材行。
建材一竅不通的惠玲,對於「什麼是台尺,什麼是英呎,什麼是木心板、花板完全搞不清楚!」她跟在先生旁邊學習,聰明又肯努力的她,經過學習後談起建材工作已是如數家珍。
1981年臺灣正值經濟起飛時期,各行各業呈現欣欣向榮,當然建材行的生意也是應接不暇。股票市場熱絡店內請不到人手,有身孕的惠玲常挺著大肚子,爬上爬下幫忙裝卸一整臺車的建材,儼然成為先生事業上最得力的助手。
惠玲除了照顧生意,侍奉婆婆更是親力親為,每天必定料理三餐,有時婆婆對媳婦煮的菜有意見,會唸上幾句,她總是沉默不語,暗地裡學習烹飪,精進自己的手藝來迎合婆婆的口味。「惠玲實在真孝順,三餐都甲我煮好好,厝邊頭尾都說我真好命,娶到一個好媳婦。(臺語)」惠玲的用心婆婆感受到,不時可以聽到婆婆向親友誇讚她。
母親因緣 接引行入慈濟
1991年惠玲生下老二時,惠玲媽媽發現胸部有異常的硬塊,但媽媽不以為意,因而錯失早期治療的時機。有一次住在宜蘭的堂哥前來探視深受病疾纏身的媽媽,他帶來《渡》第二集的錄音帶,惠玲的媽媽蕭張月子好奇地將它播放來聽。
「啊!這個人的命運,跟我很相像。」錄音帶的故事內容,讓媽媽很震撼!頓時,她也想有個心靈的依靠,便開始積極尋找慈濟的芳蹤,在宜蘭區慈濟志工吳美珍的接引下,惠玲的媽媽加入了慈濟。並全心投入做環保,於2000年受證委員,法號明締。
惠玲依稀記得,媽媽以前身體不舒服時常會低吟:「下輩子一定不要出生來做人。」但是自從做慈濟後,當慈濟的師兄、師姊鼓勵她,用自己生命由苦轉樂的心情與人分享,一向話不多的媽媽,竟然法喜自在的娓娓道來:「我的故事,如果對別人有所幫助,我很願意跟大家分享……。」
且惠玲媽媽堅決地簽下「大體捐贈」的同意書。媽媽跟惠玲說:「你們誰都不要反對我,我這一生都是被別人安排的,祇有這一次,我要自己安排自己。」2002年4月24日,媽媽因乳癌往生,癌細胞已擴散,無法捐贈大體,所以只能捐出眼角膜。隔日,又做了病理解剖提供醫學研究。
再續母女緣 同行菩薩道
「媽媽,雖然妳沒有給我們優渥的物質生活,但在精神上,我們卻是不虞匱乏。我希望來生,還能做您的女兒。」惠玲在媽媽的告別式上噙著淚,跟媽媽約定再續母女緣。惠玲感恩在媽媽人生最低潮時,有幸遇到慈濟,讓她輕安自在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為了報導媽媽與病魔搶時間勤做志工的故事,宜蘭區影視志工賴亮妤用了六年的時間跟拍,完整的紀錄媽媽在社區做志工,及後來住進心蓮病房與病魔奮戰的真實畫面,最後剪輯成二個小時的影片《約定》,並送往日本參展。
惠玲看到媽媽加入慈濟後的轉變,2001年她在舅舅張讚生和舅媽江玉秀的鼓勵下,開始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於2002年受證委員,法號明儇,與媽媽同行在菩薩道上。
做中付出無求 入真善美行列
「我們這一組都是拿掃把,你比較年輕,你去拿筆。」資深志工陳美利的一句話,讓蕭惠玲投入文宣工作,也啟動她在慈濟做人文真善美志工的生涯,一做就是十餘年。
2006年初南港人文真善美的成員屈指可數,每回活動出班,惠玲常需要拜託別的功能組成員協助紀錄:「妳只要負責把活動紀錄下來,不用擔心寫得好不好,我一定會負責修飾成一篇文稿。」
沒人的窘境,迫使她得不斷地想,「該找哪些人?該向誰要人?」由於她另外承擔互愛組的副組長,協助處理文書,讓她有機會從培訓志工的自傳中覓得人選。
「妳喜歡哪一個跟我說,就讓他跟妳一起做三合一。」她也得到當時互愛組長何陳美盈的支持。
「我這個小雞志工很有文學底子,跟妳做三合一好不好?」再加上大家逐漸認同人文真善美為社區做記錄的付出,遇到人才也會主動跟她說。
隨著人員的慢慢成長,南港真善美團隊的陣容也越見紮實,紀錄下的足跡也獲得各方的回饋,惠玲心中的愉悅無可言喻。
著手企畫專題 深耕社區收穫多
惠玲從小養成虛心學習、用心做,從出班撰寫文稿、陪伴出班、修潤文稿、學習採訪、影片企劃及參加各項課程。
2006年她帶領團隊製作第一支屬於社區人物的紀錄片《春回》。接著2007年黃文欽師兄提起「 多寶塔」設立,她開始募集人員企劃完成了十二位人物的多媒體文影音,還有歲末的「鐵漢柔情」人物紀錄片。2008年團隊也完成深具特色的活動影片「四十二週年社區巡迴展」及「蔣爸」、「南港阿明」等紀錄片。尤以2009年集合最大的人力,製作完成的「南港夜晚亮起來」專題影片,更是讓南港社區志工全面動了起來,實在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曾經有一次,她專訪一位環保志工,聽著那位老人家訴說她一生苦難乖舛的命運時,竟是兩人共用一包衛生紙,同時哭得淅瀝嘩啦,讓人搞不清誰是受訪者。
而她也承擔訪視志工投入社區關懷,其中關懷陪伴十多年的一對母女,最令她感慨萬千。十多年來,這位跟她只差兩歲的案主,身材瘦小,每天無怨無悔的背著身障的女兒,來回的上下相當兩層樓高的陡坡。現在案主的年紀已邁人半百,女兒已經是二十多歲的成年人,她還是這樣背著孩子走。
惠玲常覺得這對母女是來示現,度化她的貴人。進入慈濟做志工,讓她有緣走入別人的生命故事,紀錄這麼多菩薩用生命寫下的酸、甜、苦、辣,怨憎愛離。她有什麼過不去、什麼怨恨放不下。
十多年來惠玲負責南港所有活動紀錄的企畫編輯,家業、事業非常忙碌,但她善用時間,把握分秒。
人生無常 爭脫桎梏活出自己
2011年慈濟四十五周年的一大事因緣「慈悲三昧水懺大懺悔法會」,長年由惠玲照料的先生之外婆,還有中風兩年頻繁進出醫院的養父,接連因意外受傷與生病而往生,惠玲用證嚴上人的法放下內心的悲慟;繼續帶領南港真善美共同完成三十二篇文稿、二十七則新聞帶、並用影視紀錄社區一百四十四位演繹菩薩的圖、影、音身影。
只是她的身體不堪負荷,多年前原本就檢查過有C型肝炎的惠玲,2011年年底肝指數飆高,醫生告訴她,必需馬上接受二十四週的干擾素治療。一向堅強理性的惠玲,還是先將手邊的工作告一段落才到臺北慈濟醫院接受治療。
先生為了要讓她不再為家業和事業掛心,專心治病,決定結束建材行的生意。
治療過程中產生的種種不適,惠玲並不懼怕,她不斷告訴自己C型肝炎並非絕症,她告訴自己「有藥醫治的病就簡單」。長達半年的療程,在家人細心的照顧及真善美志工的輪流陪伴下,她終於痊癒歸隊,重新和人文真善美的夥伴在一起,繼續為慈濟做歷史的使命。
夜闌人靜,她常常獨自坐在書桌前,看著窗外皎潔的月光,心中有著滿滿的感恩。「見苦知福」的親身見證,讓她逐漸彌平忘卻小時候心靈的黑洞,「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天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上人的法,將她帶出「我是拖油瓶」的悲觀桎梏,讓她活出生命的精采。
(文:林麗珠、劉翠真 臺北南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