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廟行善 勸慰了知因果

2015-11-27   | 張桂梅 蔡幸娟 賴荻
林不纏在麻豆共修處讀書會道出病後體悟:「自己做得不夠,不能怪天、怪地、怪別人、怪佛祖沒有保佑我,不能講這樣!這是我個人前世所造的業,所以這一生才會有這麼多坎坷的路!」(攝影者:陳和昇,地點:臺南市麻豆共修處,時間:2015/10/13)
「真正體會是我自己做得不夠,不能怪天、怪地、怪別人、怪佛祖沒有保佑我!這是我個人前世所造的業,所以這一生才會有這麼多坎坷的路!」個兒嬌小、滿頭華髮的林不纏在麻豆共修處讀書會裡,靦腆地道出她腦瘤開刀靜養後的體悟……

生活磨難

林不纏在家中排行第十又是么女,父母心憂自己垂垂老矣,在她雙十年華就被趕著相親結緍。回首前塵往事,林不纏臉上收起笑顏……在鐵路局上班的先生,十五年來薪水袋通通沒有交給她,養三個孩子都要自己想辦法。她那時候從未想過先生會有外遇,「我就是很信任他,他的錢沒有給我,我也沒有追蹤,所以就這樣等到做太太的我知道了,已經太遲了……」

早婚生子又要日夜鑽營、獨扛家計來撫育稚子,林不纏的婚姻生活跌跌撞撞糾結著難以對外人道的精神折磨;到四十四歲那年先生因勤務勘查工作而意外往生,緊接著自己又發生車禍重創腦部,生活磨難像千把利刃般步步侵逼,讓她有如跌落谷底難以翻身。

此時,同村的慈濟志工林宜芝約她到花蓮去散散心,順便去看那位在後山蓋醫院的師父。那次去到花蓮靜思精舍,林不纏雖然只有遠遠見到證嚴上人三次,但仍讓她十分感動和歡喜。回來之後,每天晚上收攤回家,找時間就聽著從花蓮靜思精舍請回來的錄音帶和慈濟相關的書,並且開始募款。
林不纏(左二)帶著念佛會的老菩薩們,也是慈濟會員念佛,靜心也身體力行做環保護大地,深耕社區二十餘年。(攝影者:翁華伶,地點:臺南市麻豆共修處,時間:2015/10/21)

廣結善緣

由於過去做過許多行業,從農藥、西藥行兼賣客運公車票、文具店、雜貨店及佛教文物店,還擺夜市、趕市集廟會賣佛珠,也去工廠上過班。多樣的工作形態讓林不纏得以認識很多人,廣結善緣,無論走到哪裡,只要開口說慈濟就能募到善款。

1994年林不纏受證為慈濟委員,從第一位會員開始紀錄到現在,期間會員曾多達四百多戶,她筆記本記錄下的不只是會員的資料,更是二十餘年來用心的成果。

「其實我更感恩的是我半百人生階段,有幸能在媽祖廟裡擔任職工,廟裡的主任委員們十分照顧我,媽祖廟可說是我『職志合一』的修行道場。」全村都是六甲媽祖婆信徒,林不纏自從囝仔開始就跟隨家人信奉媽祖,少女時代起更是社區念佛會成員,常在廟裡出入,參加大、小法會共修,自己覺得更幸運的是五十一歲時,還有機會進入媽祖廟服務。

正式工作期間,她每日與前來禮佛的信眾一起做早課,隨後就開始環境灑掃、文物整理、財務記錄及疏文謄寫等事務,全年無休、風雨無阻地堅守崗位,十八年來如一日。
林不纏承擔功能組長期間,全臺推動社區愛灑茶會,她不遺餘力奔走六甲區的各村落據點邀約舉辦,每一場次的活動總是座無虛席,號召更多人共行善事。(攝影者:許裕哲,地點:臺南市六甲區水林里,日期:2006/08/05)

膚慰心苦

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媽祖廟是六甲區地方信仰中心,熱心誠懇的林不纏待人和悅,真誠地傾聽對方的痛苦,給予心理的安慰。她回憶:「會來拜拜的香客信眾都是心存善念的,他們難免心中都有所求,如求孩子、求平安等等求很多,求的時候心中難免有一些痛苦,求不到的時候心更苦,我都會給他們心理的安慰。」

林不纏同時會透過閒聊了解對方背景,是否想多認識慈濟?如果有認同意願的就贈與慈濟的錄音帶及月刊,讓對方有機會多認識慈濟。重點不在捐款多寡,而在善念的培養。她認為行善積福功德自然會自我回向,不必亟於追求。因此,她一向與會員互動如親密家人,直到2012年身體不適,檢查出腦瘤動手術後需靜養才離職。

同時,她先後被推薦承擔六甲當地慈濟幹部,2005年起全臺推動社區愛灑茶會,林不纏不遺餘力奔走六甲區的各村落據點邀約舉辦,每一場次的活動總是座無虛席。
工作繁忙與治病療程兩頭燒,林不纏仍撐著病體積極參與六甲環保站吉祥月祈福會獻供人員。(攝影者:莊煌明,地點:臺南市六甲環保教育站,時間:2012/08/25)

病苦體會

走過艱辛歲月,林不纏感受到上人所說的,人生有兩件事擋不住,一是時間流逝,二是無常來時無預警。林不纏把握時間盡量做好事,她常勸慰會員挽救瀕臨破碎的家庭,還拿自身婚姻的遺憾說給對方當警惕:「我先生在往生前曾懺悔外遇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他說要回來給孩子圓滿的家,怎奈人卻在他說完後,就發生意外走了,空留遺憾啊!」林不纏還以俗諺盼對方包容面對:「戲棚底下站久了就是妳的了,孩子還小不要意氣用事……」

不過,當時她雖然常勸人為善,但當時心底仍藏有對人生的怨嘆。尤其是女兒婚姻也失敗、身體又不好,然後又是回來住娘家,所以難免會抱怨「這麼多的逆境,為什麼都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在罹患肝病變及腦瘤開刀需要長期靜養後,林不纏閱讀更多的佛經和靜思人文叢書,終於讓她真正看開了過去的人生。她體會到:「若有受到什麼挫折的話就更應該要做,要不然業力仍然不能化解;遇到困難,更應該衝破那個困難,若沒有克服困難,反被困難打倒,就可惜了這一路走過來,白白浪費時間。」

林不纏語重心長的說:「學佛以後就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緣果報,我若沒有把握我這一生的時間,好好的做一些利益社會的事情,時間是不等人的。若不好好的做,來生又再走上這樣坎坷的路,那真是很艱苦!」【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桂梅、蔡幸娟、賴荻 臺南市六甲區報導 2015/11/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