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別醫院 盼望院長再歸隊
2016-06-17 | 彭薇勻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高瑞和的點點滴滴珍貴影片。
回首1,825天來時路,高瑞和院長陪著大家一起做環保、健康促進、帶領醫院成為臺灣百大品牌、甚至五度五關通過醫學中心評鑑……一張張有著高瑞和院長身影的畫面出現在大家眼前,精采回憶湧上心頭,歡笑中帶點離別依依。
後山奉獻二十年 同仁不捨道別離
高瑞和院長於慈濟醫院服務二十三年,是臺灣東部第一位成人血液腫瘤科醫師,當時扛下花東地區的癌症醫療。自2011年接任花蓮慈院院長,至今五年多,因家庭因素將暫時告別花蓮慈濟醫院與病友。6月15日傍晚,花蓮慈院同仁特地安排「瑞草流芳.恬淡寬和」感恩會,藉由滿滿的祝福取代離別的不捨。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長表示:「如果要用英文形容高院長,那就是標準的『gentleman』。」在林俊龍執行長的眼裡,這麼多年來他從高瑞和院長身上只有看到兩個字,就是「愛」與「家」,高瑞和院長不僅「愛」自己的專業與病人,二十三年來更將慈濟當成自己的「家」,認真付出。林執行長更補充道,他從來沒看過高瑞和院長發脾氣,即使天塌下來,高瑞和院長還是那麼的cool(冷靜),這就是「高院長」的風格。
首先代表醫院同仁感恩的是兼任教學部主任的陳宗鷹副院長,他說,曾經擔任教學部主任的高瑞和院長,對於教學醫院的創立制度不餘遺力,也幫助教學部奠定基礎。隨後,陳副院長更是準備了一張老照片,藉機考考高瑞和院長是否還記得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教學部老戰友。
看著照片,高院長不僅能逐一念出同仁的名字,還能說出同仁們的近況,將念舊且重情的一面嶄露無遺。
許文林副院長也帶領癌症醫學中心同仁獻花,並送上寫滿「肉麻」內心話的卡片,祝福高瑞和院長。王立信副院長表示:「還記得剛到慈濟服務時,花東地區沒有血液腫瘤科的醫師,直到1993年高院長來到花蓮慈院服務後,不僅撐起『一人科』的血液腫瘤科,甚至遠赴美國、英國專研骨髓移殖技術,造福花東地區的血液疾病病人,多年來,高院長不僅守護在醫療資源缺乏的病人身旁,也守護著花蓮慈院。」
與高瑞和院長共事二十三年的還有陳培榕副院長,「醫院剛啟業時,歷經耳鼻喉科及血液腫瘤科都是『一人科』的時代,為了治療花東地區鼻咽癌病人,經常與血腫科的高瑞和院長攜手合作。」除了對病人用心之外,陳培榕副院長還在高瑞和院長的身上看到全力以赴的衝勁,一切就只為了幫助病人恢復更好的生活品質,讓他相當懷念那段時光。
最後,陳培榕副院長用「理性兼具感性,嚴肅不失幽默」十二個字,形容他心目中的老戰友。
難忘相處時光 送上滿載祝福
確實在同仁的心中,高瑞和院長待人友善和氣,總是輕聲細語,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英國紳士」;在病人們的心中,高瑞和院長也是一位親切溫和的醫師;在年輕的醫護同仁心中,更是一位對後輩極有耐心、細心的師長。即將接任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讚歎地表示:「慈濟真的是充滿人文、歡樂的地方。」尤其聽到同仁與病友分享,高瑞和院長的每個足跡與用心,都讓醫療變得有溫度。
曾經在花蓮慈院血液腫瘤科服務的專科護理師呂選茵說,每次巡房時,高瑞和院長都會有兩個標準動作,第一個動作是在聽診器上「哈」一口氣,再將聽診器貼上病人的身體,第二個動作就是會搓暖雙手後,再為病人進行生理檢查,兩個貼心的小舉動,就怕冰冷的聽診器與雙手會冷到病人。呂選茵專師述說著高瑞和院長在每個人心目中不同的形象,有謹慎、細心、一絲不茍,也有可愛風趣的一面,都讓大家笑中帶淚。
十年前意外發現自己罹患血癌的李絨箏,目前定居在瑞士,在得知高院長即將暫別花蓮慈院的消息,特地錄製一段影片祝福高瑞和院長。當年李絨箏從臺東來到花蓮慈院接受治療,歷經化療後復發的打擊,李絨箏在高院長的鼓勵下積極接受治療,症狀緩解後,接受了自體骨髓移殖,目前恢復狀況相當穩定。
李絨箏說:「歷經治療的副作用以及無人可訴說的苦,是高院長陪伴我走過艱辛的抗癌之路,也因為有高院長的陪伴與加油打氣,帶給我莫大的勇氣,繼續挑戰病痛,讓我有嶄新的人生,也祝福院長未來能幸福快樂。」
十三年來,從不缺席跟診的癌症關懷小組班長謝靜芝,除了分享高院長看診的小秘密外,還送上親手製作、象徵「平平安安」的蘋果造型燈籠,祝福高院長未來順心平安。醫療志工團隊也在顏惠美的帶領下,現場清唱〈祝你幸福〉,表達深深的祝福與感恩心,並歡迎高院長有空隨時回這個家。
特別參與感恩會的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也分享與高院長一起到菲律賓義診的點滴回憶。「雖然高院長姓『高』,但他為人低調……」王校長說,想起幾年前他與高瑞和院長一起飛往菲律賓海燕颱風的重災區獨魯萬,兩個白髮蒼蒼的「歐里桑」在小教堂外擺地攤看病,不僅培養出革命情感,也充分展現「院校一家」的默契。
王本榮校長表示,在幫高瑞和院長的著作《喚醒自癒力》撰寫推薦序時,看到高院長在花蓮慈院二十三年來的一步一腳印,也覺得非常感動,並深刻感受到高瑞和院長的高度是由他的態度決定的。
「真的有點捨不得,不過我想只是暫時的離開,很快就會歸隊了!」高瑞和院長感恩這一路走來,因為主管的支持以及同仁的護持,還有志工團隊的貼心照顧,讓他有機會可以為花蓮慈院服務,能夠跟大家一起共事真的很幸福。最後,高瑞和院長表示:「很多話,很難用言語表達,但大家的祝福我都收到了,也祝福大家一起邁向幸福快樂的未來。」
(文:彭薇勻 花蓮慈院公傳室報導2016/06/14)
「遠看高人一等,近看瑞氣千條,靠近和藹可親。」短短三句話,道出大家心目中溫文儒雅的「高瑞和院長」。透過花蓮慈院人文室組長張春雄以及護理部督導沈芳吉督導溫馨的開場,在「院長的一天」短片中,紀錄回首1,825天來時路,高瑞和院長陪著大家一起做環保、健康促進、帶領醫院成為臺灣百大品牌、甚至五度五關通過醫學中心評鑑……一張張有著高瑞和院長身影的畫面出現在大家眼前,精采回憶湧上心頭,歡笑中帶點離別依依。
後山奉獻二十年 同仁不捨道別離
高瑞和院長於慈濟醫院服務二十三年,是臺灣東部第一位成人血液腫瘤科醫師,當時扛下花東地區的癌症醫療。自2011年接任花蓮慈院院長,至今五年多,因家庭因素將暫時告別花蓮慈濟醫院與病友。6月15日傍晚,花蓮慈院同仁特地安排「瑞草流芳.恬淡寬和」感恩會,藉由滿滿的祝福取代離別的不捨。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長表示:「如果要用英文形容高院長,那就是標準的『gentleman』。」在林俊龍執行長的眼裡,這麼多年來他從高瑞和院長身上只有看到兩個字,就是「愛」與「家」,高瑞和院長不僅「愛」自己的專業與病人,二十三年來更將慈濟當成自己的「家」,認真付出。林執行長更補充道,他從來沒看過高瑞和院長發脾氣,即使天塌下來,高瑞和院長還是那麼的cool(冷靜),這就是「高院長」的風格。
首先代表醫院同仁感恩的是兼任教學部主任的陳宗鷹副院長,他說,曾經擔任教學部主任的高瑞和院長,對於教學醫院的創立制度不餘遺力,也幫助教學部奠定基礎。隨後,陳副院長更是準備了一張老照片,藉機考考高瑞和院長是否還記得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教學部老戰友。
看著照片,高院長不僅能逐一念出同仁的名字,還能說出同仁們的近況,將念舊且重情的一面嶄露無遺。
許文林副院長也帶領癌症醫學中心同仁獻花,並送上寫滿「肉麻」內心話的卡片,祝福高瑞和院長。王立信副院長表示:「還記得剛到慈濟服務時,花東地區沒有血液腫瘤科的醫師,直到1993年高院長來到花蓮慈院服務後,不僅撐起『一人科』的血液腫瘤科,甚至遠赴美國、英國專研骨髓移殖技術,造福花東地區的血液疾病病人,多年來,高院長不僅守護在醫療資源缺乏的病人身旁,也守護著花蓮慈院。」
與高瑞和院長共事二十三年的還有陳培榕副院長,「醫院剛啟業時,歷經耳鼻喉科及血液腫瘤科都是『一人科』的時代,為了治療花東地區鼻咽癌病人,經常與血腫科的高瑞和院長攜手合作。」除了對病人用心之外,陳培榕副院長還在高瑞和院長的身上看到全力以赴的衝勁,一切就只為了幫助病人恢復更好的生活品質,讓他相當懷念那段時光。
最後,陳培榕副院長用「理性兼具感性,嚴肅不失幽默」十二個字,形容他心目中的老戰友。
難忘相處時光 送上滿載祝福
確實在同仁的心中,高瑞和院長待人友善和氣,總是輕聲細語,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英國紳士」;在病人們的心中,高瑞和院長也是一位親切溫和的醫師;在年輕的醫護同仁心中,更是一位對後輩極有耐心、細心的師長。即將接任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讚歎地表示:「慈濟真的是充滿人文、歡樂的地方。」尤其聽到同仁與病友分享,高瑞和院長的每個足跡與用心,都讓醫療變得有溫度。
曾經在花蓮慈院血液腫瘤科服務的專科護理師呂選茵說,每次巡房時,高瑞和院長都會有兩個標準動作,第一個動作是在聽診器上「哈」一口氣,再將聽診器貼上病人的身體,第二個動作就是會搓暖雙手後,再為病人進行生理檢查,兩個貼心的小舉動,就怕冰冷的聽診器與雙手會冷到病人。呂選茵專師述說著高瑞和院長在每個人心目中不同的形象,有謹慎、細心、一絲不茍,也有可愛風趣的一面,都讓大家笑中帶淚。
十年前意外發現自己罹患血癌的李絨箏,目前定居在瑞士,在得知高院長即將暫別花蓮慈院的消息,特地錄製一段影片祝福高瑞和院長。當年李絨箏從臺東來到花蓮慈院接受治療,歷經化療後復發的打擊,李絨箏在高院長的鼓勵下積極接受治療,症狀緩解後,接受了自體骨髓移殖,目前恢復狀況相當穩定。
李絨箏說:「歷經治療的副作用以及無人可訴說的苦,是高院長陪伴我走過艱辛的抗癌之路,也因為有高院長的陪伴與加油打氣,帶給我莫大的勇氣,繼續挑戰病痛,讓我有嶄新的人生,也祝福院長未來能幸福快樂。」
十三年來,從不缺席跟診的癌症關懷小組班長謝靜芝,除了分享高院長看診的小秘密外,還送上親手製作、象徵「平平安安」的蘋果造型燈籠,祝福高院長未來順心平安。醫療志工團隊也在顏惠美的帶領下,現場清唱〈祝你幸福〉,表達深深的祝福與感恩心,並歡迎高院長有空隨時回這個家。
特別參與感恩會的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也分享與高院長一起到菲律賓義診的點滴回憶。「雖然高院長姓『高』,但他為人低調……」王校長說,想起幾年前他與高瑞和院長一起飛往菲律賓海燕颱風的重災區獨魯萬,兩個白髮蒼蒼的「歐里桑」在小教堂外擺地攤看病,不僅培養出革命情感,也充分展現「院校一家」的默契。
王本榮校長表示,在幫高瑞和院長的著作《喚醒自癒力》撰寫推薦序時,看到高院長在花蓮慈院二十三年來的一步一腳印,也覺得非常感動,並深刻感受到高瑞和院長的高度是由他的態度決定的。
「真的有點捨不得,不過我想只是暫時的離開,很快就會歸隊了!」高瑞和院長感恩這一路走來,因為主管的支持以及同仁的護持,還有志工團隊的貼心照顧,讓他有機會可以為花蓮慈院服務,能夠跟大家一起共事真的很幸福。最後,高瑞和院長表示:「很多話,很難用言語表達,但大家的祝福我都收到了,也祝福大家一起邁向幸福快樂的未來。」
(文:彭薇勻 花蓮慈院公傳室報導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