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醫年會開講 署長談促健
2016-09-15 | 李老滿 黃昌彬王英偉署長以「以善帶動促健康」為題,暢談預防醫學、健康促進、偏遠部落醫療、教育扎根改善、社會支持、生命品質、營造友善環境、無菸戒檳、防癌篩檢等內容。
關心偏鄉醫療 穿梭部落
一開場,王英偉說:「我今天以兩種身分來和大家分享,首先談我和慈濟因緣;再來是以國民健康署長,鼓勵大家以善帶動促健康,這方面政府很肯定慈濟醫療,對全民健康的促進和愛心付出。」
妙語如珠的王英偉,不時引來學員哄堂大笑。「感恩捐贈救護車者的愛心,但卻忘了捐司機!」這個「忘記」造就了他成為花蓮慈院第一位親自開救護車到偏鄉義診的醫師。
到偏鄉服務的心志,在王英偉就讀醫學院時期便已萌芽。細數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二十七載,王英偉經歷花蓮慈院心蓮病房主任、家庭醫學科主任、慈濟大學人文醫學科主任等歷練,也曾經被借調擔任國民健康局副局長。
因為關心原住民健康,他的身影也經常穿梭在花蓮南區的部落,而長期在部落出入,王英偉自然發展出一套專屬於部落的公衛模式:「醫療團隊在社區內培養『打小報告者』,讓他們當『探子』,透過小朋友及家長這群探子的通風報信,弱勢鄰居有臥床、行動不便等狀況,探子就會盡快通知醫療團隊前往照護。」
參與國際義診 經驗豐富
在國際義診方面,因1994年,盧安達歷經慘烈內戰與種族大屠殺,高達五十萬人死亡,四百餘萬難民流離失所;慈濟與世界醫師聯盟(Medecins Du Monde,簡稱 M. D. M.)合作進行「盧安達緊急醫療救援方案」。在參與盧安達第一線救援行動中,慈濟是第一個來自東方的團體,王英偉則是慈濟派往參與國際義診的第一位醫師。他感恩說:「今年是人醫二十年,其實花蓮慈院心蓮病房,在8月也慶祝了成立二十年,現在已成為全世界很多國家取經的對象了。」
如何以善帶動促進健康?王英偉先分析臺灣健康狀況與健康不平等的因素,他強調要從教育著手,讓每位兒童有最佳的人生起點;而這些都需要全政府動員、全社會參與。
王英偉引述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各國研究報告,強調「不抽菸、不喝酒、八分飽」對身體的益處,以及「多運動、多休息、多參與」,保持腦部活力,遠離巴金森症及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威脅。
高齡化是目前的全球趨勢,「健康是人權,還沒做的趕快做一點;已經做了,可再多做一點;做很多的,可以做更好一點。(Health is a human right, do something, do more, do better)」
結合民間力量 幫助弱勢
臺灣隨著進入高齡化及少子化時代,王英偉以研究數據佐證,弱勢家庭若要脫貧,唯有倚靠「教育」一途,才能走出貧病交逼的窘境。而慈濟早期將社會愛心彙整,將眾人捐贈的優良書籍提供給弱勢小朋友閱讀,並藉由志工及社工人員走入偏鄉幫助,以流動圖書館方式讓國家未來主人翁有更多元接觸書籍的機會,便是從善的出發點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目前臺灣東部的年輕人罹患口腔癌比例仍居高不下!是國健署未來推動的重點工作之一,王英偉希望結合政府及民間力量,從預防醫學及實證醫學角度切入,透過教育改善及環境營造,從最主要的癌症危險因子著手,呼籲國人戒除菸酒及檳榔。
人應該生得健康、老得慢、病得少、死得有尊嚴,才是完美的人生。王英偉殷殷勉勵大家多運動、多休息、多溝通,多做慈濟。「我們無法把日子加在生命之後,但我們可以把生命充滿每天的日子。」他覺得能像慈濟人走入人群行善,是帶動促進健康的最佳典範。
(文:李老滿、黃昌彬 花蓮報導 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