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擠淚到悲心 行善勝金鐘
2016-12-01 | 呂怡德、許育仁挫敗中不墮落 行善學智慧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是人人耳熟的寓言故事,11月21日大愛感恩科技週會上,特地邀請到知名金鐘演員席曼寧來與同仁們分享「富貴人生」的主題。
席曼寧曾經投資廣告公司失利,損失許多有形的財富,她跟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說到,當一個人遇到挫折的時候,通常一般會有兩條路,第一就是墮落,越來越萎靡,這要翻身不容易;而另一條路就是「宗教」,剛好席曼寧選擇了這個改變,她開始學習宗教,學習用智慧的方式處世,同時改變逆境。
為了讓大家更聽得懂她的學習過程,席曼寧用幽默誇張的語彙表示,當初投資失利後,第一個想改變的,就是學習慈濟的「慈、悲、喜、捨」,她試著從觀看苦難新聞中「擠眼淚」,希望藉由這樣的落淚方式融入其中,漸漸的她「裝久成真」,慈悲的胸懷逐漸展露,常常一念悲心起,現在都不用再擠眼淚了,反而是發自內心的慈悲。
因為參加慈濟之後,席曼寧發現到其實慈濟真的很窮,因為她觀察到慈濟要做的事情很多,因為所答應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光是從慈濟的四大志業及八大法印中,就能知道慈濟的足跡深入各個生活層面。
可惜不了解的人通常都只會問這要花多少錢?往往都沒有人願意深入瞭解慈濟人是如何做到這麼多事的。因此席曼寧發心要參與在慈濟其中,從分享自己的經驗體悟,學習做別人生命當中的貴人,鼓勵大家一起來參加慈濟,共同行善。
人生中立目標 發願力助人
席曼寧明確的告訴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人就是要有目標」,堅信行善也是要設定目標,從實際參與,起而行中的堅持去做,這樣才能轉變自己的人生命運,豐富生命價值。
席曼寧也特別分享到證嚴上人所教導的「大同小異」觀念,原來「心大就同、心小就異」,人人都要感恩在臺灣的社會中,能如此擁有便利、先進、繁榮與富裕的生活,因為這都絕非是理所當然就能得到的,反而是經過許多代人們的努力.所創造出來的成果。
因此上人也曾說過:「無福苦難的人走不出來,那我們有福平安的人就要走進去。」因此,席曼寧也向同仁們呼籲,將自己這份的安定富足,以及以愛以善為寶的臺灣精神一起宣揚出去,於歲末年終之際一起來關注敘利亞難民孩童的興學教育議題,一同來幫忙勸募成就這一份國際賑災基金。
短短的週會分享,席曼寧描述了自己人生的過往,以及精闢的信仰理念,席曼寧相信人生不是求佛,而是學佛,要做的是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別人。席曼寧從意外中展轉領悟許多心靈富足的意涵,並以自身莊嚴的形象來示範帶動,凝聚更多人歡喜來付出行善,接引許多人一起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期待人人皆能行善法喜。【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呂怡德、許育仁 臺北報導201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