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歹 老闆娘更勤掘井水
2016-11-25 | 林香秀
大愛電視臺,讓上人的法,環繞全球。
每天天色未亮,客廳裡的電視機螢幕前,傳來精舍師父敲引磬與唱誦禮拜《法華經序》的美妙聲音,周黃秋香雙手合十靜靜地盤腿而坐,口中也跟著一起唱誦。寧靜的清晨,禮拜《法華經序》及聆聽上人開講《靜思晨語》是周黃秋香一天最美好的開始,也是她精神的依歸。
「讓上人的法語傳萬里」這句話常常掛在周黃秋香的嘴邊,她不只說還付之行動,經常到靜思書軒請購上人著作,逢人就贈書、逢人就說慈濟。「上人的法語引導我從小愛走向大愛;做慈濟,改變了我的一生。」周黃秋香從募心募款、承擔懿德媽媽、廣為布施成為「榮譽董事」、做環保……處處看見她行善付出的足跡。
家境由逆轉順 成立「愛心會」
1949年周黃秋香出生於臺南一個貧窮的家庭,父母為養育七名子女,竟日辛苦奔波。「在漢學堂裡,只讀了半年的書。」識字不多的她,從小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要努力賺錢,幫忙媽媽還債。」
八歲時,周黃秋香就懂得幫忙將自家種植的農作物,甘蔗、玉米等等......捆一捆帶到市集裡兜售;十二歲到臺糖做農場工;十五歲幫人播種、割稻,一直到二十歲那年,在肥皂工廠認識了先生周振中,很快地就結婚了。周黃秋香相信,「因為符合婆婆的需要,我是個家窮又乖巧的女孩。」
結婚後,夫妻倆按時將每月的薪水原封不動地交給大伯管理;一年後分家,周黃秋香卻必須承受夫家沉重的負債,她便設法回到娘家哥哥的汽車材料廠工作;後因逢哥哥想結束工廠,周黃秋香與先生便接下了哥哥的事業。
「走到哪,都要讓人歡喜。」處處與人結好緣的周黃秋香,事業做得相當順利,廠房不斷地擴充。善於精打細算的她,買地、賣地轉投資之間,讓原本負債的窘境,很快有了房屋也有了土地,家境寬裕很多。「有一間厝蓋,就要助人(閩南語)。」周黃秋香一心想做善事,乃召集好友成立「愛心會」。哪裡有困苦人家,她就往那裡去救濟。
找到心靈依歸 夫妻倆忙慈濟
有宗教信仰的周黃秋香,於1989年跟著一群朋友到花蓮天祥朝山,順道也安排前往慈濟靜思精舍參觀。當時她看到精舍師父們「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立更生的克勤克儉生活,完全被攝受住。「師父那麼勤儉、樸素,從一大早就開始做,又做得滿身大汗,這就是我要找的師父。」周黃秋香的心篤定了。
回臺南後,周黃秋香即積極地遍尋慈濟,透過市場菜販的介紹,即刻跟著志工蔡梅花一路做慈濟。1990年周黃秋香聽了上人的「吳尊賢文教基金會社會公益講座」,開始響應「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愛心會」的會員也輾轉成為慈濟的會員;接著又常和先生帶會眾搭「慈濟列車」參訪精舍,並鼓勵會員參與「實業家靜思生活營」等……夫妻倆快樂地忙著做慈濟。
很快地,1992年周黃秋香受證慈濟委員,同時先生也圓滿榮董。「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是周黃秋香一直秉持的信念,也是她最喜歡的一句靜思語。
開名車載環保 讓垃圾變黃金
做環保是周黃秋香的最愛,她經常開著賓士轎車當環保車用,穿梭在大街小巷。從鄰居、會員的住家、熟識的工廠到建築工地,每一處都在周黃秋香的號召下,成為了慈濟的資源回收點。
「是周太太嗎?」周黃秋香一早開車繞過寂靜的巷弄,來到華麗住宅屋的門口,按下對講機,聽到對方傳來的問候。「是啊!我來載回收。」周黃秋香應聲回覆。鐵捲門緩緩升起,地上整堆捆好的紙箱、一袋袋飲料杯及餐盒……現露眼前,周黃秋香動作俐落地,一個個搬進轎車的後車廂裡頭。
在固定的時間,周黃秋香就開著賓士轎車到各個定點載回收物,再轉載到和緯環保教育站,這是她每天的行程。她從不在乎名牌車是否會髒了?或是刮傷了?只存著一念單純心,愛護地球,響應「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
主動邀約共乘 做志工結善緣
長久以來,先生一直是周黃秋香最有力的後盾。先生為了讓她載環保回收更方便,又幫忙添購了一部客貨休旅車。周黃秋香說:「休旅車可以載菩薩參加活動,又可以載回收物。」不喜歡自己一個人開車,周黃秋香都會主動邀約志工共乘,一起去做福田、上課、參加助念……
妹妹黃月見也常搭便車,她說:「秋香會邀約大家到靜思堂打掃,還一一接送;她要我們把靜思堂打掃乾淨,讓會眾有一個乾淨的共修處,這也是在結好緣。」
在家裡不需要周黃秋香自己動手打掃,因為有雇人來家裡幫忙。但她到了靜思堂,就跟著大家一起掃地、拖地、擦玻璃,連洗廁所也自己來,裡裡外外刷洗得非常乾淨。她面露笑容地說:「刷乾淨,自己看了很開心,使用者也會很歡喜。」
「秋香是個老闆娘卻沒有架式,很謙虛,也很疼惜我們,如同姊妹般;她體恤大家的辛苦,也常帶水果來跟大家分享。」跟著一起搭車到靜思堂做福田的志工郭玉桂,從周黃秋香的身上,感受到「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還要邀更多人一起參與。
逢人勸募榮董 布施造福人生
周黃秋香曾想過,要提供臺南柳營的一塊土地給慈濟基金會蓋「臺南分會」,但是因緣不具足,沒有達成心願。她在變賣土地以後,就以小女兒的名義圓滿榮董。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這一股信念,讓周黃秋香逢人就積極勸募榮董,前前後後家族中就有二十三名榮董。她現在幾乎已達勸募「百人榮董」的目標,鼓勵大家用分期的方式行布施。
妹妹黃月見即是最佳例子,她生活不富裕,平時靠幫人打掃賺辛苦錢,但在姊姊的鼓勵下,想要過一個造福的人生,也已經圓滿了榮董。
從小周黃秋香家境貧窮,她記得總要等到夜深人靜時,才走近古井汲水;只因為夜深了沒有人排隊,水也會比較清澈。那一段「古井汲水」的日子,現在周黃秋香回想起來,感覺特別甜美。
「古井水」舀了又會湧出水來,象徵一分愛的力量,綿延不絕地延續下去;如同周黃秋香生生世世愛上人的心,愛慈濟、愛做好事的心,也更加源源流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香秀 臺南報導 2016/11/13)
「周太太生意做不好嗎?不然怎麼在撿垃圾?」做環保是周黃秋香的最愛,即使有不耐聽的話語傳到她耳中,她依舊常開著賓士轎車當環保車用,穿梭在大街小巷;只因為了響應「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護持每天天色未亮,客廳裡的電視機螢幕前,傳來精舍師父敲引磬與唱誦禮拜《法華經序》的美妙聲音,周黃秋香雙手合十靜靜地盤腿而坐,口中也跟著一起唱誦。寧靜的清晨,禮拜《法華經序》及聆聽上人開講《靜思晨語》是周黃秋香一天最美好的開始,也是她精神的依歸。
「讓上人的法語傳萬里」這句話常常掛在周黃秋香的嘴邊,她不只說還付之行動,經常到靜思書軒請購上人著作,逢人就贈書、逢人就說慈濟。「上人的法語引導我從小愛走向大愛;做慈濟,改變了我的一生。」周黃秋香從募心募款、承擔懿德媽媽、廣為布施成為「榮譽董事」、做環保……處處看見她行善付出的足跡。
家境由逆轉順 成立「愛心會」
1949年周黃秋香出生於臺南一個貧窮的家庭,父母為養育七名子女,竟日辛苦奔波。「在漢學堂裡,只讀了半年的書。」識字不多的她,從小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要努力賺錢,幫忙媽媽還債。」
八歲時,周黃秋香就懂得幫忙將自家種植的農作物,甘蔗、玉米等等......捆一捆帶到市集裡兜售;十二歲到臺糖做農場工;十五歲幫人播種、割稻,一直到二十歲那年,在肥皂工廠認識了先生周振中,很快地就結婚了。周黃秋香相信,「因為符合婆婆的需要,我是個家窮又乖巧的女孩。」
結婚後,夫妻倆按時將每月的薪水原封不動地交給大伯管理;一年後分家,周黃秋香卻必須承受夫家沉重的負債,她便設法回到娘家哥哥的汽車材料廠工作;後因逢哥哥想結束工廠,周黃秋香與先生便接下了哥哥的事業。
「走到哪,都要讓人歡喜。」處處與人結好緣的周黃秋香,事業做得相當順利,廠房不斷地擴充。善於精打細算的她,買地、賣地轉投資之間,讓原本負債的窘境,很快有了房屋也有了土地,家境寬裕很多。「有一間厝蓋,就要助人(閩南語)。」周黃秋香一心想做善事,乃召集好友成立「愛心會」。哪裡有困苦人家,她就往那裡去救濟。
找到心靈依歸 夫妻倆忙慈濟
有宗教信仰的周黃秋香,於1989年跟著一群朋友到花蓮天祥朝山,順道也安排前往慈濟靜思精舍參觀。當時她看到精舍師父們「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立更生的克勤克儉生活,完全被攝受住。「師父那麼勤儉、樸素,從一大早就開始做,又做得滿身大汗,這就是我要找的師父。」周黃秋香的心篤定了。
回臺南後,周黃秋香即積極地遍尋慈濟,透過市場菜販的介紹,即刻跟著志工蔡梅花一路做慈濟。1990年周黃秋香聽了上人的「吳尊賢文教基金會社會公益講座」,開始響應「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愛心會」的會員也輾轉成為慈濟的會員;接著又常和先生帶會眾搭「慈濟列車」參訪精舍,並鼓勵會員參與「實業家靜思生活營」等……夫妻倆快樂地忙著做慈濟。
很快地,1992年周黃秋香受證慈濟委員,同時先生也圓滿榮董。「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是周黃秋香一直秉持的信念,也是她最喜歡的一句靜思語。
開名車載環保 讓垃圾變黃金
做環保是周黃秋香的最愛,她經常開著賓士轎車當環保車用,穿梭在大街小巷。從鄰居、會員的住家、熟識的工廠到建築工地,每一處都在周黃秋香的號召下,成為了慈濟的資源回收點。
「是周太太嗎?」周黃秋香一早開車繞過寂靜的巷弄,來到華麗住宅屋的門口,按下對講機,聽到對方傳來的問候。「是啊!我來載回收。」周黃秋香應聲回覆。鐵捲門緩緩升起,地上整堆捆好的紙箱、一袋袋飲料杯及餐盒……現露眼前,周黃秋香動作俐落地,一個個搬進轎車的後車廂裡頭。
在固定的時間,周黃秋香就開著賓士轎車到各個定點載回收物,再轉載到和緯環保教育站,這是她每天的行程。她從不在乎名牌車是否會髒了?或是刮傷了?只存著一念單純心,愛護地球,響應「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
主動邀約共乘 做志工結善緣
長久以來,先生一直是周黃秋香最有力的後盾。先生為了讓她載環保回收更方便,又幫忙添購了一部客貨休旅車。周黃秋香說:「休旅車可以載菩薩參加活動,又可以載回收物。」不喜歡自己一個人開車,周黃秋香都會主動邀約志工共乘,一起去做福田、上課、參加助念……
妹妹黃月見也常搭便車,她說:「秋香會邀約大家到靜思堂打掃,還一一接送;她要我們把靜思堂打掃乾淨,讓會眾有一個乾淨的共修處,這也是在結好緣。」
在家裡不需要周黃秋香自己動手打掃,因為有雇人來家裡幫忙。但她到了靜思堂,就跟著大家一起掃地、拖地、擦玻璃,連洗廁所也自己來,裡裡外外刷洗得非常乾淨。她面露笑容地說:「刷乾淨,自己看了很開心,使用者也會很歡喜。」
「秋香是個老闆娘卻沒有架式,很謙虛,也很疼惜我們,如同姊妹般;她體恤大家的辛苦,也常帶水果來跟大家分享。」跟著一起搭車到靜思堂做福田的志工郭玉桂,從周黃秋香的身上,感受到「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還要邀更多人一起參與。
逢人勸募榮董 布施造福人生
周黃秋香曾想過,要提供臺南柳營的一塊土地給慈濟基金會蓋「臺南分會」,但是因緣不具足,沒有達成心願。她在變賣土地以後,就以小女兒的名義圓滿榮董。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這一股信念,讓周黃秋香逢人就積極勸募榮董,前前後後家族中就有二十三名榮董。她現在幾乎已達勸募「百人榮董」的目標,鼓勵大家用分期的方式行布施。
妹妹黃月見即是最佳例子,她生活不富裕,平時靠幫人打掃賺辛苦錢,但在姊姊的鼓勵下,想要過一個造福的人生,也已經圓滿了榮董。
從小周黃秋香家境貧窮,她記得總要等到夜深人靜時,才走近古井汲水;只因為夜深了沒有人排隊,水也會比較清澈。那一段「古井汲水」的日子,現在周黃秋香回想起來,感覺特別甜美。
「古井水」舀了又會湧出水來,象徵一分愛的力量,綿延不絕地延續下去;如同周黃秋香生生世世愛上人的心,愛慈濟、愛做好事的心,也更加源源流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香秀 臺南報導 201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