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16年甘甜 重整關渡的家

2016-12-09   | 潘瑜華
慈濟關渡志業園區因建物老舊,重整後將持續發揮人間菩薩大招生的功能。(攝影者:吳嘉博)
「謝謝您!十六年了,帶給我們滿滿的愛,無限的感動!」有鑑於臺北慈濟關渡志業園區老舊建物使用已十六年,即將拆除整建為新會所,來自北投、淡水、士林區三百五十位慈濟志工,12月4日上午齊聚於關渡園區互道感恩。

在聆聽慈濟志工陸光朝自彈自唱〈感恩〉歌聲中,揭開「愛在關渡」回眸感恩會的序幕,未來在關渡平原上,一座菩薩培育道場即將湧現,慈濟志工全力動員邀約會眾共同參與,凝聚共識,展開人間菩薩大招生。

接引會眾大道場

資深慈濟志工李慈秋、楊金倫分別代表香積組與生活組,分享當時在克難環境中,大家在樹底下用餐的溫馨、融洽。李素蘭分享「與書分享,天長地久」,在園區帶動讀書會,深入佛法,走入生命的苦難,展現生命的光明,她引以為榮的是,每年的歲末祝福感恩會時,能在此以好書接引會眾,以法結緣。

志工邱麗珍憶起來自南部的志工來到關渡園區參訪安單,以塑膠墊當床,一包衛生紙當枕頭的克難時刻;簡報上「關懷有情,渡化眾生」海報看板,志工陳麗華憶起舉辦國中、小學營隊的艱難點滴在心;成立文宣組,接引許多愛心媽媽當筆耕志工,為園區留下一篇篇紀錄,也以手工卡片、海報布置園區……志工們由衷感恩大家共同學習、相互成就。

「紀媽咪(紀陳月雲)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她的身教言行很令人敬佩。」志工陳麗珠說,早期在慈濟臺北分會舉辦義賣時,她曾去排椅子當福田志工,往事歷歷在前,感受到時光不再,更應把握當下去做。

大愛臺總監葉樹姍曾經問上人,慈濟如果有第五大志業,那會是什麼?上人回答:「淨化人心。」(攝影者:林群傑,地點:慈濟關渡志業園區,日期:2016/12/04)
志工一一上前分享,在關渡園區曾經歷象神颱風考驗,工地文化帶動了很多在地會眾……而今轉而為敍利亞難民募朵朵心蓮,啓發人人的愛心。

淨化人心為使命

「人文志業是搶救全球宇宙慧命的中心,也是創造慧命的地方。」慈濟志工高明善說,搶救慧命比搶救生命重要,因為現今五濁惡世,急需清淨的心靈,整建後的新會所將會富含人文的深度,發揮對人類世界的影響力,用精進清淨心開啟智慧開啓。

率領副總監等十五位同仁與會的大愛臺總監葉樹姍說:「慈濟現有四大志業,有人問上人,如果有第五大志業是什麼?上人回答:『淨化人心』。」葉樹姍分享,人文志業中心同仁將淨化人心的使命謹記在心,不忘志業的使命是為淨化人心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顛狂荒亂作正念。

「有沒有做到?」葉樹姍問,「有!」但活水的力道夠不夠?「我們還要努力!大愛臺何其有幸能在關渡,與大家一起菩薩大招生,落實在行動中,期能一棒接一棒,做愛的接力、愛的付出。」副總監何建明表示,園區拆建期間,大家可到大愛臺繼續「晨鐘起、薰法香」,歡迎一起精進,完成證嚴上人弘揚佛法的心願。

大愛臺同仁張美娟聽完早期耕福田的志工分享後,表示:「不是你搬的石頭、擋大水,不知辛苦,他們視此為家,是對它有情!」,她羨慕早期志工在初建置園區時,大家同心協力守護家的一分心,她希望把家的感覺帶回自己部門,「別忘了把我們納入你的家人!」她同時希望園區志工也將同仁視為一家人,同仁視此為自己的家。

學佛基礎《三十七道品》

德宣師父呼籲大家要有精進勇猛心,共同接引人間菩薩。(攝影者:林群傑,地點:慈濟關渡志業園區,日期:2016/12/04)
對志工有期許、叮嚀注意身心健康的靜思精舍德宣師父說:「每回到園區都有著回家的感覺!」他以簡報重新闡釋《三十七道品》,這是貫穿三藏十二部經論,是學佛的基礎,也是菩提心法,是幫助初認識佛法三十七種通往真理的道路,引導學佛者深刻體會佛法,求真求實,以佛心為己心,了解「自性三寶」──自性佛(慈悲)、自性法(智慧)、自性僧(清淨)。

佛法的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七個單元合起來就是《三十七道品》,德宣師父期許大家身心寂靜,學得心立,不可起疑心。德宣師父表示,印順導師說《三十七道品》是學佛者的畢竟智樂,上人說它是靜思弟子菩薩道上的畢竟智樂。

德宣師父呼籲大家要有精進勇猛心,接引人間菩薩,上人期許大家與他「如同處一室,身形離千里,說我所說法,行我所行道。」不僅為生命共同體,也是慧命共同體。

上人說慈悲是佛教最根本要義,德宣師父強調,上人曾自我期許:「我每一世都在想,如何培養我的愛心,希望每一世都不斷超越過去世的自己,每一世的自己都比過去世更有愛心。」愛心寬廣透徹,如同慈濟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說:「懂得付出是慈悲,懂得放下是智慧,執著是非是累贅,放開分別得和諧。」

「志要堅、信要定、心要寬、愛要大。」上人一再勉勵大家要有大慈悲心,藉著募心募愛的因緣,引導人人付出愛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潘瑜華 臺北關渡報導2016/12/04)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