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菩提 大乘度群

2016-07-25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提及要轉貧為富,需要用佛法來帶動。「要如何把大乘佛法能帶進去,讓人人在人群中互愛互動,互相幫助,這才是真正佛陀要教育的。」(攝影者:吳明君)
【證嚴上人7月25日志工早會開示】
「跟廈門與福州在視訊時,看到菩薩群大家的那一分精進用心,愛的付出。每一位分享雖然他們都說,沒有經驗,但真正看到當地菩薩實在是很令人感動,雖然說沒有經驗,可是用心就是專業,只要他們誠懇地愛心付出,那就是專業的菩薩。」

尼伯特颱風過境福建,在當地降下豪雨,造成嚴重災情,福建本地志工加上來自臺灣的志工協助賑災,目前已經過十餘天。證嚴上人在今日(7/25)志工早會上讚歎賑災的志工們呈現出愛的能量,以及用心付出的成果。

「真正看到當地菩薩真的很令人感動,雖然說沒有經驗,可是用心就專業,只要他們誠懇地愛心付出,專業的菩薩真正付出,而且呵護苦難眾生。」

平時術業有專攻 急難無差同投入

福建慈濟志工有臺商、福州及閩南當地人士,大家儘管背景不同,但膚慰災民的心是有志一同。

「看到這一大群的菩薩,每一位都很年輕,都是社會菁英,他們有的是教授、老師或是律師,也有醫師,還有護理師,什麼師都有,他們都是這樣合和互協在投入,聽聽他們的分享,都是做他們沒有做過的。」

其中有一位當地的陳明興教授,視訊連線中分享,平常他所負責的是人文真善美,但這次他還要當司機,往返災區也跑了一千三百多公里。另外也有一位醫師承擔的則是總務兼司機,同時還負責交通總指揮。

「許許多多都是他們的第一次,從來沒有做過,醫師也是站在路中間指揮交通,也是這樣付出,雖然人人很辛苦,太陽很大,天氣很熱,他們還是用心付出,這種愛的能量無處不在,無所不用,都是大才大用,沒有小用的地方,都是很用心。」

有心不累供熱食 悲智相運開心門

賑災過程中,需要熱食供應給受災鄉親,身為五星級飯店大廚林敬春,也是一樣請假投入香積組為大家服務。

「問他要做多久?他說:『香積在我就在!』要做到災民離開我們的工作結束,他才會結束。這是他的用心,有人問他:『累不累?』他說:『累啊!累才要走出來,進入慈濟做得歡喜就不累!」這就是他的哲學。的確,天氣那麼熱,站在爐邊的怎麼會不熱,他的工作本來就是累,因為累才要走出去,走入慈濟,同樣承擔廚師,可是歡喜就不累。」
平時忙碌於各自的家業與事業,在災難發生時,志工們一起投入來服務鄉親,用愛付出力量,同時也用智慧把坐困愁城的受災鄉親,引導出來做志工一起付出,讓他們暫時忘掉煩惱。

「這都是他們(慈濟志工)的愛心,悲智相運,讓他們(受災鄉親)心開了,忘掉暫時的困難,可以認識很多人,互相安慰,彼此勉勵,也讓他們可以投入志工。愛的能量就是這樣,放下他們的身分,而且願意投入學習,這群菩薩很令人敬佩。」

大乘佛法廣傳承 布施利他貧轉富

除了福建賑災之外,愛的足跡最近也可以在斯里蘭卡看到,從五月暴雨發生嚴重土石流,洪水加上路斷,來自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加上當地四國志工,七月才有辦法前往發放賑災。

「斯里蘭卡也是信仰佛教的地方,只是他們所信仰的佛教,只是有形的供養,沒有走入人群,只到寺廟求拜,去供養求福。要如何把大乘佛法能帶進去,讓人人在人群中互愛互動,互相幫助,這才是真正佛陀要教育的。轉貧為富,需要用法帶進去。」

上人鼓勵慈濟新加坡分會負責帶動斯里蘭卡當地志工,讓斯里蘭卡一群很優秀的年輕人,也承擔起來當地的慈濟志業。「當地有醫師、企業家,雖然新加坡、馬來西亞平日都會去做義診,我是很期待長期將他們年輕人帶動起來,自立自強,這都是要用時間去帶動,去影響。」

難行直道有時跌 菩薩無礙精進心

南半球已進入冬季,非洲慈濟人也開始進行冬令發放,土地廣闊加上黑人志工生活不易,但「貧中之富」的心靈,還克服困難、歡喜去助人,令人十分感動。

「非洲菩薩路更難走,(本土志工)自己本身就已經很困難了,沒有一個是富有的人家,物資上都是有困難,可是肯發心就不困難,他們克難式的也願意靠雙腳,老舊的老爺車都可以跑幾千公里,都是為了要去度化眾生。」

南非黑人志工慈薇,年紀已長,在遠程訪視過程中不慎跌倒撞到額頭,經過簡單包紮後,不僅立即爬起來往前繼續走,還為了讓大家安心,輕鬆地跑步給大家看,證明她要跟著大家完成訪視的決心。

「看到非洲菩薩好幾年來都這樣,『克服萬難,使命必達。』這句話最恰當地用在南非,他們負責非洲,他們已經走遍了八個國家,期待一個個的國家都能讓他們有慈濟的種子,自立自強,慈濟只是一個種子而已,希望他們自己播種、自己收穫,但是我們要長期間陪伴他們。」

歷史今天慈誠隊 守志奉道斷煩惱

感恩的言語說不盡,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累積成為慈濟的現今的歷史。1990年7月25日,慈濟慈誠隊在臺北市長安東路,當時的慈濟文化志業中心正式確立命名。之前稱為「慈濟保全組」,成員們為了命名,專程到臺中與行腳在外的上人請示名稱,才確定了「慈誠隊」這個名稱。

「黎逢時居士、林徽堂、黃永存等好幾位到了臺中,跟我提起,『是不是師父幫我們選一個?』裡面十多個名字都不通過,後來我才跟他們提起兩個名字,最後我才跟他們說『慈誠隊』,慈誠隊就是最恰當的,要他們有獅子的勇猛、有赤子的心等等,就是這樣讓他們誠正信實,這是慈誠隊的理念,他們的精神。」

回眸來時,從慈誠隊成立迄今已過了二十多年,上人感慨歲月匆匆,當時畫面上年輕的慈誠隊員,如今許多早已有一把年紀。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仍然道心不退。

「這實在是歷史的鏡頭,許許多多的感恩說不盡,總是要點點滴滴的愛累積起來,所以我們要把握每一天的每一秒鐘,那一念心就會成為永恒,永恒也是分秒累積起來的。」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