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析理 四合通達
2018-04-07 | 慈濟基金會合和互協才有力量
「每個人都有力量,若是不互愛,你出你的力、他出他的力,方向不同,力量就會紊亂;有了互愛、沒有和氣,容易偏私結黨;能互愛又和氣,但是不能合心,力量也施展不開。」
上人再從另一方面解說,如果合心卻沒有和氣,心力仍然是分散的;合心又和氣,卻沒有以互愛表達,無法讓人有所感受,依舊難以合力成事。
合心、和氣、互愛這三項結合起來,整體才能「協力」。協力要加上互愛、和氣、合心,力量合一,即能達到「四合一」。
認定是自己的責任
4日,與臺中慈院醫療團隊談話,上人期勉人人負起責任與使命;有責任心、使命感,無論面對什麼境界與困難,都會想辦法克服。
就像維護靜思堂環境的福田志工,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菩薩,他們天天來打掃,就算天氣寒冷也同樣來付出,因為他們認定這是自己的責任。「使命與任務二合一,認定是對的方向,無論如何總是盡心盡力去做。」
臺中慈院從無到有,步步艱辛,上人感恩一路辛苦走來的每位主管與同仁,也教大家珍惜這分情,共同鞏固醫療磐石。
上人希望大家具有「三輪體空」的菩薩精神,「『空』中『妙有』,付出無所求、不執著,但是要有記憶,記憶溫馨人情;把惡緣、逆境當成修行道場,境界過後不存於心,但是好人、好事、好緣永銘於心。」
增長善根成就永恆
「做慈善,看來是在為別人付出,其實是為自己,借別人的道場修行、向人租福田來勤耕耘,收穫是自己所得,也就是『道糧』,所以要真誠感恩別人讓我們有付出的機會。」
於臺中靜思堂與中區志工座談,上人說,大家長久以來救拔苦難,向外耕福田,將收成的道糧── 福慧種子收回八識田中,即使做得很辛苦,也甘之如飴。
上人強調慈濟「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只有愛、沒有戒,人生方向容易偏差;只有戒、沒有愛,無法與眾生結善緣、也無法成佛道。
在團體中,資深者分享經驗教大家避開危險、防非止惡,不用走冤枉路,這就是傳承的重點;也要陪伴年輕一輩發揮專長,進一步從功能轉為良能。上人叮嚀,資深者將功能幹部交接之後,持續在組隊中一起付出,不是為了讓師父安心,而是保護自己的慧根、慧命不中斷。
「多一個善念,就會少一個惡念。持續不斷用善念替代惡念,不好的習氣也不斷消減,善的習慣就此培養起來。每天精進,讓身心在善的環境中薰陶,將善法深入意識中,磨練得智慧明朗。」
上人指出,「傳承」是功能的傳承、良能的循環,要讓更多人加入菩薩團隊,讓團隊功能愈來愈齊全,也讓人人的善根、慧命愈益增長。
聆聽多位慈青分享,上人欣言看見希望。曾說「孩子心多變」,慨嘆慈青畢業後各奔前程,已經忘記發心立願;近年來歲末祝福為委員慈誠授證時,只要聽到受證者說:「您的孩子回來了,我們一直都在!」就知道是畢業慈青。
「年輕人要多關注天下事,也要多學習;與其嚮往飛在天上的天使,不如成為腳踏實地的人間菩薩。菩薩是覺有情人,要有覺悟的智慧,看得透道理、看得清人生方向,做好該做的事。」
上人期勉慈青同學未來在各行各業發揮「覺有情」的菩薩良能,接引同學、同事走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有祥和的社會,家庭才能平安,人生才會美滿。
「隨著時間過去,孩子會長大,事物在變遷,我們也會老;一定要做好傳承,不是交卸任務,而是成就永恆的合和互協,善用有限生命發揮功能與良能,讓靜思法脈精神代代相續。」
【靜思小語】付出無所求,但是要有記憶,好人、好事、好緣永銘於心。
上人開示於2月3~4日《農十二月‧十八至十九》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7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