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凱 旋轉鏡頭 聚焦善緣
2013-07-11 | 蔡麗蕙 包子涵念頭一轉 絕境逢貴人
在大陸昆山承擔人文真善美影視志工的徐偉凱(濟湧),總是默默在鏡頭下拍攝志工身影,捕捉美善的鏡頭。在讀書會中,他分享過去的經歷與學佛之後的體悟,言談風趣幽默,句句是法,談起過去的經歷,他感激地說道:「如果沒有進慈濟,我的人生會很悲慘……」
2000年偉凱與人合夥做生意,因為要返臺籌備婚禮,離開昆山近一個月,回去時,已被合夥人除去身分,對外宣稱他已不再是公司的一員;頓時偉凱從雲端跌到了萬丈深淵,對公司盡心盡力、辛苦奔波的他,根本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心裡充滿仇恨,報復的念頭瞬間湧現,想放一把火,把陷害他的人燒個精光……
可是想到洩恨後果,自己也要坐牢也會連累家人,遂把想法給壓下來,轉而成為一個成長的動力,重新再來。
在事業另起爐灶後,2004年又遇到不景氣,做傳統產業的他,生意大受影響,不但訂單減少,帳款也收不回來。眼看年關將近,偉凱還有二、三百萬人民幣負債,籌不出錢,讓他有了輕生的念頭,想一死百了。
「不行啊!對我好的人還很多,如果我死了,到時候亂成一團,所有債權人來工廠,那些客戶寄放在工廠裡的模具,不就被他們搬走了嗎?不行,我得在走之前通知他們一聲,不能連累客戶。」就在他想結束生命的時候,心中忽然閃過一念。
第二天,偉凱到了客戶兼好友的公司,說:「我不是來催討帳款的,請你們快到我的公司搬走自己的模具……」客戶們一頭霧水,見他言行舉止異常,詢問偉凱:「你到底發生什麼事?」
「年關的帳款與工人的薪資我付不出來,恐怕過不了難關了!」偉凱低著頭哽咽著回答,一臉茫然、內心焦頭爛額。
客戶湊出了十五萬元為偉凱解決一部份欠款,另一個客戶竟然也拿出了二十萬為他解決了大部分的款項,讓他十分感動。「心存善念就有不同的結局。」他心裡想著。就這樣,一天內湊足了三十五萬,讓偉凱度過了生命中最艱辛的一關。
一句靜思語 解開心頭枷鎖
2005年,偉凱認識了慈濟志工劉晏銘,開始繳交功德款成為會員。但此時,他依然過著白天工作,晚上或是泡在卡拉OK,或在牌桌上賭博抽煙的荒唐日子,朋友找牌搭子他就去。甚至每年兩次太太、孩子從臺灣去探望他的時候,他仍然找各種藉口出門,不顧家人,與酒肉朋友在麻將桌上虛擲光陰……
2007年偉凱趁著暑假回臺探親,帶著全家人去花蓮旅遊時,前往慈濟精舍的涼亭前,擺放著的靜思語紙軸,他隨手抽取一張,攤開一看:「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頓時心頭猛然一震,多年的仇恨在此刻放下,所有的報復念頭煙消雲散。他告訴自己:「原諒他們吧!不要計較這麽多,現在生活也還過得去。」當下心中的枷鎖解放了……
同年,母親到大陸探望他,為了陪伴母親一起看電視。隨手一轉,竟轉到了大愛臺,正在播放《大愛劇場》,從此就被內容精彩、生活化的劇情吸引,每天收看。看到劇中的慈濟人進入慈濟後的轉變,偉凱心中卻懷疑劇情是否真實。
因為從小父母個性就不合,常常爭吵。他一直希望改變父母相處情況,也藉此測試是否如大愛臺所演的「進慈濟就能改變」。夏天返臺休假時,找到了慈濟苗栗聯絡處,請託慈濟志工到家裡邀請父母做慈濟,沒料到雙親竟一口就答應了。兩人進入慈濟的隔年先後受證,成為慈濟道侶,關係也變得和諧許多。
父母的轉變讓偉凱覺得不可思議,2007年11月開始參加大陸慈濟昆山聯絡處每週三的會員聯誼會,2008年開始參加見習培訓,並參與貴州、甘肅、蘇北、江西等地的發放,見苦知福,感受到慈濟團體的美。貴州賑災活動中,結識了蘇州志工林定成,沒多久卻得知他往生的消息,驚愕之下,偉凱體悟人生無常,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行善要當下,要趕快做,不要再等了。」
鏡頭下的生命故事 令人動容
參與大陸各地的冬令發放,放眼看去,處處都是家徒四壁,民不聊生,過著簡陋貧瘠的生活,偉凱深深懺悔自己過往的揮霍。現在的他少欲知足,以前身上沒有帶一萬元人民幣不敢出門,現在身上帶不超過五百元。少了吃喝玩樂的費用,多的是做慈善的捐款與滿滿的感動。
2005年,偉凱參加大陸慈濟昆山聯絡處所舉辦的社區志工研習課程,向來好動、坐不住的他,學習手語,覺得好痛苦。看到旁邊拿著照相機或攝影機的人,可以自由走動,非常羨慕。
細問之下,原來是人文真善美志工,於是,發願加入團隊,購置了一臺錄影機。做人文真善美志工得早出晚歸;有活動時要「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回到家,還要挑燈夜戰,做後製剪接的工作,付出的時間比其他志工更多。
一段時間後,他深感疲倦,有些後悔貿然進入人文真善美;當初昆山錄影志工並不多,偉凱又承擔影視組長,基於使命感,即使再累,也得要堅持做下去。漸漸地,鏡頭下每一個真實的生命故事,令偉凱十分感動,後悔才隨之消失。
昆山的第一顆種子志工劉紅緞,對沉迷賭博電玩的先生失望至極,慈濟資深志工規勸她:「妳要天天發好願,去造福才能消業障。」於是她發願在沒有慈濟志工的昆山發揚慈濟。雖然一路艱辛,紅緞想到上人說:「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讓她升起一股不屈不撓的力量。她每天搭兩班公車到昆山聯絡處,逢人說慈濟,手機二十四小時不關機,等待接引有緣人做慈濟;十年後的今天,昆山志工人數擴增為兩百多人。
偉凱拍攝了紅緞不向命運低頭,以正念轉變命運的故事,回想自己也曾經因為賭博電玩,玩物喪志,輸光口袋所有的錢,甚至沒錢搭車回家的過往。承擔影視志工,偉凱對自己萎靡荒唐的過往人生,發心懺悔,更發願學習劉紅緞的廣結善緣。
堅持陪伴傳承 四年有成
2009年,昆山聯絡處的人文真善美團隊只有偉凱和陳才浩兩人。當時,雖然找不到新人,他們依然堅持在每個週六的上午一起辦讀書會共修,希望能接引更多人文志工。直到現在,也堅持在每個週一的下午和晚上,分兩個時段共修,從無間斷,目前團隊共有十幾個人,陣容愈來愈堅強。
一開始,昆山人文團隊從一張桌子開始,沒有辦公室;後來換到一間七、八平方公尺大的小倉庫,現在搬到昆山共修處聯絡處二樓的辦公室,團隊的力量慢慢發揮出來。
在週而復始的出班錄影當中,偉凱漸漸生起懈怠念頭,總認為慈濟的活動千篇一律,不知道為何而拍,拍了有何用途?
一次在雲南錄影時,他鼓足勇氣,向同行的志工謝惟紹說:「每次都一直做重複的事,我對出班,已經沒有歡喜心的感覺了,我不想錄了!」
「你把攝影機給我吧!」惟紹馬上接話回答,一手接過偉凱的錄影機。就在這個當下,偉凱腦海裡頓時浮現上人說:「大家要多用心!」他自問自己:「我到底用什麼心態拿錄影機呢?」
省思到自己總放不下拘謹去親近受訪者,更想到每位志工都是一尊尊的菩薩,自己不就是要記錄他們行善的故事嗎!心念一轉,偉凱的歡喜心重新燃起,從此不再有懈怠的念頭,更加努力投入影視功能中奉獻一己良能。
以前,偉凱把錄影當作工作,現在轉換心念,把錄影當作修行。從每次錄影當中用心觀察別人的故事,懺悔自己過往不良的習性,體悟人生都是因果的串連,受益最大的是自己。
影視技巧從無到有,偉凱感恩有許多慈濟資深志工,如:陸凱聲、高耀光、古媚君等影視前輩志工,不遠千里而來,無私地傳授與指導。現在的偉凱,只要有機會也到山東或雲南去傳授錄影技巧給新志工,希望世界各地有更多的人文真善美志工,紀錄慈濟的美善故事,這是一條無悔之路,他每天都樂在其中……
(文: 800x600 蔡麗蕙 包子涵 江蘇昆山報導 201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