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救災 啟發愛帶動永續發展
2019-10-01 | 黃金英救災到減災 跨界齊推動
首先由慈濟美國總會曾慈慧副執行長,分享慈濟在美國的做的各項計畫,以及所設計的各項目標,1990年慈濟在美國成立了第一個慈濟基金會在海外的服務中心,今(2019)年已經屆滿三十周年。她特別強調的是,慈濟美國總會透過具體的行動來展現慈悲的精神。
自2001年911恐怖攻擊至今,美國災難不停,森林大火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一百六十五億。從1980一直到2018年,全球的災難所造成經濟損失,越來越嚴重,而且災難形態越來越複雜,這是過去沒有辦法想像的,氣候變遷已經發生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了。
慈濟基金會在美國參與很多救災活動,而且已經擬定了減災計畫,從創新的物資供應(發放現金卡)到救援小組,以及瞭解災民的需求,不斷提供擴大我們救災的服務。在海地發生大地震的時候,慈濟除了跟美國的救援系統合作,也跟世界衛生組織通力配合,與聯合國周邊機構也有很多合作,希望能夠協助解決無家可歸的民眾所面臨的問題。
曾慈慧也透過實例分享,美國總會自1990年開始推動各項的工作,現今除了要進行減災計畫,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慈濟會繼續去支持。
翻轉現況苦 啟動永續愛
接下來,慈濟基金會呂宗翰分享的是關於非洲的故事。一直以來慈濟在非洲濟貧扶弱,剛開始發放獎助學金的時候,以為只要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就好,但是學生畢業留在社區沒有工作做,一樣無法改善貧窮,之後幫助畢業生找到工作,加入社區互助行列,甚至協助優秀孩子進修,才看到實質的改變。最重要的是南非志工開始跨國非洲南部,帶出很多國家的志工。
2019年三月伊代氣旋在馬達加斯加形成,造成東非三國嚴重的傷亡,慈濟啟動發放,當地志工感受到那分愛,也辛苦地跟著慈濟翻山越嶺去幫助自己同胞。接下來,中長期的部分,慈濟還要援助學校重建。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何郁郁專員接著分享「如何啟發互助良能以及促進人類永續為目標」的賑災模式。她以厄瓜多與墨西哥分別在2016與2017兩次的地震為例,分享慈濟在災難當中所做的援助;南美洲的國家都是以天主教為主要的宗教,在災難發生的時候,當地完全沒有慈濟志工;慈濟投入救災後,除了關心災民生活,也為其援建教堂,到現在各地都有一個穩定的志工群存在,在各地經營慈善工作。
第四位分享者是慈濟大學後中醫系林宜信主任,分享「從東非大型義診」及「人醫菲揚」談慈濟醫護同仁的大愛教育。2019年3月熱帶氣旋伊代侵襲非洲,造成東非辛巴威、馬拉威、莫三比克嚴重災情,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醫護人員前往義診,不管哪一科,義診人數創下高峰紀錄。
2013年由楊仁宏院長帶領醫學院學生前往菲律賓進行一至二周的「人醫菲揚」海外志工服務讓學生學習見苦知福、培養同理心,散播大愛無遠弗屆,而現今菲律賓已籌設開辦中醫學院。
帶動應民情 經驗樂分享
「慈濟在環保上,那麼多人的投入,在各國賑災的實作方面及政府的參與度?有沒有資料可查詢?」綜合討論Q&A中學員提問,曾慈慧回饋:「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風俗民情,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環保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在美國的風俗民情就不太一樣,美國可以拿寶特瓶到回收站,可以換五毛錢的現金,這個部分和臺灣本地的帶動就不太一樣。」
至於有無資料可供查詢,曾慈慧坦言,在華人社區裡,這個運作已經開始被重視,政府官員看到慈濟在帶動,有很大的興趣,他們希望可以吸取經驗帶回去推動,但因法規問題,相關資料非常少,還在努力當中。
慈濟雖然是佛教團體,但愛不分國界更不分宗教,且尊重受災者的信仰。除了救災外,也為他們援建教堂,展開一場又一場的義診,仁醫仁心解病苦也膚慰他們的心靈。
災難中慈濟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給予援助,還要幫助他們翻轉人生,鼓勵受助者難捨能捨,成為施助者。【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金英 第五屆慈濟論壇報導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