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醫師做環保 共知到共行

2016-09-08   | 何麗華
實習醫生分為初步分類區、寶特瓶區、塑膠袋區,他們各自戴上口罩和手套,輪流到三大區塊體驗,遇到有疑問時,身旁的志工立刻一一解惑。(攝影者:施龍文,地點:臺中新田環保教育站,日期:2016/09/03)
曾在電視動物頻道,看到臺灣附近海域的綠蠵龜,因為誤食塑膠袋而喪生的蔡宗儒,是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四年級的見習醫師,對於這次的環保站回收體驗活動,讓他對塑膠袋的分類,感觸特別深刻,蔡宗儒說:「之前不知道塑膠袋可以分得這麼細,很開心這次有機會可以了解到這一點。」

十指口訣 方便資源分類


2016年9月3日星期六上午,天空雖然下著陣陣細雨,二十三位臺中慈濟醫院見習醫學生,還是穿雨衣或撐著傘,來到臺中新田環保教育站,體驗資源垃圾分類活動。

擁有多年環保教育講師經驗的慈濟志工紀羿秀,開宗明義告訴臺中慈濟醫院見習醫學生「丟對地方就是資源,丟錯地方就是垃圾。」

紀羿秀強調,塑膠袋是地球上使用非常氾濫的東西,每天幾乎一睜開眼睛就會看到,她也提出媒體報導數據提醒大家,每年都會有大量塑膠袋垃圾被扔進大海,而一個塑膠袋需要二十年才能自然分解。
志工紀羿秀(後立)提醒大家,每年都會有大量塑膠袋垃圾被扔進大海,希望人人減少使用塑膠袋,並且確實回收,而「拒用」,才是最佳良方。(攝影者:施龍文,地點:臺中新田環保教育站,日期:2016/09/03)


同時紀羿秀更進一步指出,最近漁民每捕撈一百公斤的魚獲,其中就有二十公斤是塑膠袋,因此希望人人減少使用塑膠袋,並且確實回收,而「拒用」,才是最佳良方。

實做體驗時,見習醫生分為初步分類區、寶特瓶區、塑膠袋區三組,志工請他們戴上口罩和手套,輪流到三大區塊體驗,遇到有疑問時,身旁的志工立刻一一解惑。

彎腰體驗 為環保盡心力

「只要有心,一些些小動作就可以省下後面處理者的麻煩。」中國醫藥大學後中醫見習醫學生莊尹筑表示:「其實很多細部的分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都做得到,例如將塑膠袋歸類好、罐子和杯子沖洗後再丟。」

有著年輕人的坦率,莊尹筑尷尬地笑著補充:「其實自己平常都沒有做到。」莊尹筑來到這裡才知道,一整袋的資源回收物,後端還需要花費很多人力和時間去處理,她提到爾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將塑膠膜撕開,紙杯、罐子洗乾淨,並且少用吸管,多用環保杯。
在臺中慈濟醫院實習的醫學生,到新田環保教育站實際體驗資源垃圾的分類,每個人都收穫滿滿,願做保護地球的環保尖兵。(攝影者:施龍文,地點:臺中新田環保教育站,日期:2016/09/03)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六年級的陳培鑫表示,平常大概只將垃圾分為二類:可回收和一般垃圾,有時還不會清理得很乾淨。經過今天親自參與分類資源回收物後,陳培鑫說:「覺得很慚愧,由於自己的隨興,使得後端處理的人真的很辛苦。」因此他決定以後買東西時,盡可能選包裝簡單的產品,才不會浪費資源;也要隨身攜帶餐具、保溫瓶,更要少向商家拿塑膠袋。

負責規劃此次體驗活動的潘瑩芳,任職於臺中慈濟醫院總務室,她提到,在人們眼中的垃圾,其實有很多都是可再利用的「資源」。潘瑩芳說:「安排見習醫學生到環保教育站體驗,是希望他們藉此機會改變思維,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真正所謂的環保生活。」

環保教育站是「淨大地」,也是「淨心地」的地方,期望這些未來的大醫王,能將環保概念內化,將環保精神推廣到每個家庭中,讓地球越來越乾淨,也越來越健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何麗華 臺中市報導 2016/09/0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