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志業 同仁合作為後盾
2016-10-24 | 呂孟鈴 林玉珍 郭瑤琪 黃湘卉職志合一 造福修慧
一早「行願五十.慧命永續」邀請結集中心编纂處洪靜原主任當提問人,由她事前用心的整理營隊中同仁想發問的問題,再請靜思精舍德勷師父及德佺師父分別回答,精心的設計希望能解答與撫慰同仁的疑惑。
面對心靈的起伏,洪靜原主任向德佺師父提問,每個人時常都有煩惱心、休假心、退休心,不知道師父們都怎麼去應對?
德佺師父說:「我們還是凡夫,煩惱是一定有的,但從來沒有想過退休心、休假的心。上人是最好的典範,上人怎麼做,弟子就怎麼做。」因為靜思精舍是所有慈濟人的家,每個人都要練習去付出和承擔,就像今天許多師父來到營隊裡,有些是學員,有些是陪伴的指導師父,但這就是一種承擔,每一件事情都要用心去身體力行。
來自大愛電視臺戲劇一組的賈玉華,連續十年回到花蓮參加法脈宗門同仁精進營,讓賈玉華每年回來的動力,便是可以從課堂講師和常住師父的分享中,與其他志業體融合在一起。就像德佺師父的分享中提到,師父自己在起煩惱的時候,看著中央山脈便領悟到,「一個人起煩惱心的時候,讓其他的人也起煩惱,就像土石流滑動,會連帶著旁邊的樹也滑動。」領悟後,德佺師父發願要作一顆不動搖的樹,擋住土石流,賈玉華也期許自己能學習師父的精神。
四大志業 核心價值
接下來,「TEDx慈濟精選專題」,以TED模式作呈現,各志業執行長透過十八分鐘向學員介紹志業重點。首先由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透過聯合國2015年發布的十七項目標,分享慈濟四大志業及八大法印從1966年就開始落實,與聯合國的十七項目標是吻合且一致的。
醫療志業視病如親,治癒中國大陸兩起骨科病患楊曉東及陳團治,翻轉了他們的人生;又如國際人醫會已經遍布全球,在敘利亞、塞爾維亞等地為難民提供衣物、熱食及義診中心,持續落實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的悲願。
教育志業則由執行長蔡炳坤及慈濟大學副校長許木柱、慈濟科技大學耿念慈副教授分別各自帶來小演說。蔡炳坤執行長首先分享聯合國教育議題的三大重點:公平、高品質教育及終身學習,有關高品質教育之一是強調多元起跑點平等,對各種領域都能給予公平機會。
慈濟大學副校長許木柱則從人類發展的三大指標:死亡率、識字及消費力。他舉例慈濟災難援助的模式就是給予經濟、健康及教育的援助,援助受苦的民眾。慈濟大學教育援助的特色,是以受助的需求及人文利他的核心價值多元協助永續發展,例如學校的川愛志工隊從2011年至2016年前往中國大陸四川省進行教育文化交流已經六年,泰北慈善人文服務志工隊,今年(2016年)也邁入第四年。
慈濟科技大學耿念慈副教授帶來「以慈善農耕為本,以農民共營環境永續經營」,分享學校作為研發單位,利用一萬二千坪的校地成立耕福田農場,由於重視環境永續,因此珍惜食物的重要性,與農業生醫合作生產紅藜精力湯,慈濟科技大學目前做到在地生根、技術傳承及永續經營的辦學理念。
慈濟人文志業副執行長、大愛電視臺總監葉樹姍則細數今年慈濟在人文志業領域的大豐收,首獲中華傳播學會之傳播管理獎;另外廣播劇《鑼聲若響》獲得廣播金鐘獎、大愛戲劇部經理龐宜安獲得終身奉獻獎,而《青春愛讀書》是專為青少年設計的閱讀節目,慈濟所製作節目,均涵蓋了大眾所關心及肯定的環境變化、文化產業的問題、弱勢團體關注及翻轉人生等議題。
就如新創中心組長崔菊芬所分享,因應臉書的普及、重視社群平臺的樣貌,新創中心以主動的方式接近閱讀者,擴散影響力,貼近需求產生共鳴。她引用上人對人文志業的開示:「民心良善是國本,社會祥和的基礎。」人文志業的使命就是淨化人心,要傳達的是溫暖人心故事,能傳達溫暖的故事是幸福的。
志業永續 培植人才
下午進行「志策最前線」,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介紹「新科技在高齡長期照護上的應用」,表示長期照護耗用龐大的醫療資源,有鑒於此,慈濟醫院利用先進的科技,來幫助照顧老年人--結合科技來登記及管理病人基本資料、掛號、病歷,另用條碼來檢查用藥、開處方等,也設置衛教網站教育病人、在病人簽同意書前,讓他們先看影片,了解醫療處置之風險,避免醫療糾紛。
第二位接棒的教育志業蔡炳坤執行長,面對教育的永續發展,他提出三大建言:一是鼓勵新芽奬學金學子報讀慈濟,以利親近關懷陪伴;二是海外分會鼓勵學子來臺就學,學成後返國工作,傳承靜思法脈;三是設置醫護奬助學金,發揮陪伴輔導的關懷;四則為東部新聞中心製播常態性教育的節目。蔡炳坤的建言立即獲得現場醫療、人文等志業體代表的肯定,表示願意護持教育志業體的辦學理念。
人文志業副執行長葉樹姍提及當初上人在《慈濟》月刊創刊時的叮嚀,乃是要傳揚美善、潛移默化教導。節目部經理王俊富說:「媒體不能只有娛樂,富有報真導正的責任,淨化人心是人文志業核心價值。」
加入大愛電視臺十八年的龐宜安製作人,在大愛臺的期間製作七十九部戲劇,因此榮獲金鐘獎終身成就獎。龐宜安表示初入慈濟時,上人叮嚀她,做戲劇節目要有真善美,因此她一直期許自己每分秒都要做愛的教育。最後,龐宜安更是鼓勵學員,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愛自己的工作,並強調生命是美好的。當龐宜安製作人要離開時,全體學員紛紛起立給與肯定的熱烈掌聲。
虔誠禮拜 淨心發願
今年新加入的課程是「禮拜靜思堂」,德宣師父開示朝山又叫朝聖,〈慈濟功德會〉會歌第二句「禮拜靜思堂」,是指朝向靜思精舍為景仰。
上人時常提醒弟子要多懺悔,要往內關照自己的心念。不管大家來慈濟多久,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又或者是在哪一段日子不歡喜,只要靜下來就有煩惱及困擾,但是懺悔得清淨,希望大家靜心禮拜,透過翻掌懺悔清淨身心。
在十八位精舍師父帶領下,學員以最虔誠的心禮拜靜思堂。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自2008年在慈濟醫院服務起,每年都會期待參加法脈宗門營。對於這次的營隊朝山,徐榮源副院長表示,以前都是和院內同仁一起朝山,這一次是和志業體同仁一起,感覺和意義更不同。
尤其在德宣師父講述朝山的意義後,讓大家更了解朝山的意義。徐榮源副院長更是抱以謙卑的心,和大家一起發願,集眾人之願,在朝山過程中,心裏顯得特別平靜,趁此機會放空自己,祈願祝福醫院的病患康復。
第一次參加朝山的蘇信哲,大學時參加慈青,畢業後先在其他職場工作一年多,工作緊張忙碌,同事間常有糾紛。今年轉換,進入桃園分會擔任總務工作,他說,回到志業體工作,就像回到家的感覺。
蘇信哲再次回到慈濟的家,他說:「有機會可以為大家服務,有一股長大了的感覺,要好好地照顧這個家。」同時藉著朝山懺悔自省,回想起過往參加慈青期間,曾與慈青伙伴們在共識上有差異,而產生不愉快,希望藉由今天的朝山,讓自己懺悔,並同時放下和同學間的芥蒂。
對於今日課程的安排,結合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之間的合作,彼此取得共識和期待,讓身為學員的同仁們對於四大志業體之間的合作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進而希望加速進行彼此之間的合作,期待人人做為四大志業推動的後盾。【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呂孟鈴、林玉珍、郭瑤琪、黃湘卉 花蓮報導 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