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孩囝性 結伴上學去

2017-03-19   | 周梅里、蕭惠玲
經過老師的指導,阿嬤高興展示她親手完成的紙筒。(攝影者:蔡翠櫻 地點:臺北東區聯絡處 日期:2017/03/15)
排排坐著的「學生」沒有烏黑的髮辮,只有花白的銀髮;臺上的「老師」又唱又跳,被逗樂的不是孩子,是「老師」的長輩,心裡的父母。他們不在學校,卻在臺北市慈濟東區會所的教室裡,進行著「樂齡學堂」。

動物大集合 迎賓

3月15日南港區志工帶著頭飾,有Q版的獅子、老虎、狗狗……迎接第一次課程的樂齡學員到來。臺灣歌謠〈快樂的出帆〉的音樂聲中,開啟活動序幕,一眼望去,各個幾乎是滿頭白髮的二十八位長者,居然都超過七十歲,還有最年長是八十八歲何烏肉阿嬤,時時都是眉開眼笑。

輕快的老歌一首接一首,志工余美華帶著大家唱出臺語歌曲〈感謝天感謝地〉,跟著音樂的律動,請大家伸出手來比手語,比手畫腳拉近彼此距離,也輕鬆的營造東區會所一樓感恩廳快樂的氣氛。

八十一歲的阿嬤(左)與志工游紫萍(右)唱歌互動。(攝影者:蔡翠櫻 地點:臺北東區聯絡處 日期:2017/03/15)
志工林淑貞師姊教授大家如何把回收的紙筒重新變裝,成為嶄新且個人化的存錢筒。就像在小學上課般,早早林淑貞就為大家分配好一個紙筒、一包小白膠、一張色紙及小星星小愛心,還有一支小色筆。老人家每個低著頭專心用白膠小心翼翼黏上星星和愛心,畫上大樹、綠葉,再黏上回收的紙錢筒外觀,就變成新的存錢筒,成就感好像讓大家瞬間話也變多了。

社區好姊妹 上學

其中來自香榭花都社區四朵花,有林翠枝、李楊鄭、任賴春言及游笑阿嬤,這四位都是社區的環保志工,大家有緣在一起除了做環保,每天清晨六點還一起練氣功,也因此成為好朋友,陪伴的張麗琴說:「把老人帶出來,讓他們有事情做,身體會比較健康,也會比較快樂,才不會造成家庭過度壓力,老人是每個家庭的寶,要把老人後半輩子的快樂找回來。」

就如八十一歲的李楊鄭說:「老人無時間啊!要趕緊來做。」她不只投入環保回收中,還時常於清晨跟著也是慈濟委員的女兒李佳穎,到會所一起聽上人的晨語講經,李楊鄭提到自己年紀大耳朵不靈光了,但晨起薰法讓她心很安定,可是時常聽不清楚上人在講甚麼,貼心的女兒總會在回家後,重新解釋給她聽,所以耳朵聽不到也不是障礙,她說:「我一樣可以明白上人的開示內容,都是人生的大智慧。」

林翠枝(右一)每周三早上都在上瑜珈課,今天特別向老師請假來參加樂齡活動,感覺課程很有趣味也很活潑。(攝影者:蔡翠櫻 地點:臺北東區聯絡處 日期:2017/03/15)
八十二歲的林翠枝阿嬤平日除了做運動,還會種菜、畫畫,天天快樂的過日子。她說:「我剛去洗手間有聽到大家再說『吃老沒路用(臺語)』,我跟她說這句不要說,活著要說很有用,要用歡喜心來面對。」一向樂觀的林翠枝,今天早上本來要上瑜珈課,特別向老師請假,來東區會所參加樂齡活動,她補充說:「我剛剛跟她們說我在上瑜珈課,沒有一個人相信,八十二歲還上瑜珈課,以為我是騙人的。」她笑得合不攏嘴表示今天很喜歡有帶動唱、教手語,甩手功、DIY做竹筒,下次她還會再來上課學習。

環保老尖兵 疼惜

活動規劃的志工游紫萍,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她分享臺灣高齡化已經是一個形成狀況,長者在退休生涯之後,都希望過順利愉快的生活,但隨著年紀增長,活動也比較少,所以在樂齡內容設計以關懷為主,要帶來溫度和溫暖,提昇互動溫馨感,主軸以身心靈舒展的方向來進行,把每一位長者都當作小孩子來對待。

活動發起人何陳美盈師姊提到,如果能運用樂齡活動,讓社區長者們相約來到會所走一走聚一聚,老人家也可以暫時凍齡跟快樂,她說:「今天與會長者中,有許多都是環保志工,過去他們為了保護地球辛勤付出,現在老了病了沒辦法做了,我們更應該疼惜這群人。」

何陳美盈強調每三位長者就有安排一位天使陪伴,天使不只上課會全程陪著,照顧老人家的安全起落或上洗手間,也會在事前提醒大家上課的時間,及關心缺課的長者。只要大家多用點心,老人的生活,就可以像春天一樣綻放生命的光彩,充滿活力和溫暖。

(文:周梅里、蕭惠玲 臺北市慈濟東區聯絡處報導 2017/03/15)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