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豐 鏡頭背後 哭不丟臉

2013-10-09   | 蔡素玲 林美宏
陳榮豐參加大陸貴州羅甸縣平岩鄉發放義診時,平生第一次看到鄉親的疾苦困境-,他忍下不捨的淚水,見苦知福而更加珍惜而努力在慈濟路上更勇於承擔。(攝影者:林襄絜)
「以前覺得哭是件很丟臉的事,但那一次,眼淚就是不聽使喚拼命地流……」堅持男兒有淚不輕彈的陳榮豐,大陸貴州發放七天之行,從一幕幕的鏡頭裡,在美麗的石頭山,從屋裡能看到屋外,一片片不甚完整的竹子編蓋成的簡陋屋子,無法遮風避雨,鄉親貧瘠的困頓況,讓他的淚水滴不停……

相片會說話找回自信心

學生時代,陳榮豐就很喜歡拍照,高中時還曾得過攝影比賽第一名。婚後,第一個兒子出世後,他從日本帶回一臺DV錄影機,為寶貝兒子成長做記錄,攝影和錄影基本上都難不倒他。

有一次,他去參加慈濟的歲末祝福,在影片回顧中才知道自己捐出的錢做何用途,這讓陳榮豐對慈濟更加認同。於是在菩薩大招生區,填下了自己的興趣——錄影和攝影,而加入了人文真善美行列。

雖然會拍照,但都是隨心所欲,不知道慈濟活動要拍的面向是什麼?所以剛開始時,他選擇承擔錄影志工;但因事業繁忙,常無暇後製影片,只好轉換跑道,改去攝影。

記得第一次參加營隊,攝影志工把拍好的照片都交給圖像組簡宏正,但陳榮豐覺得沒拍好,故意不交,心想:「反正照片那麼多,也不差我一個吧!」簡師兄看著一堆交來的照片,卻挑不出一張滿意的。突然,他轉向陳榮豐說:「榮豐,你的照片呢?」

「要交喔?」心裡雖存疑,但已經被點名了,只好硬著頭皮交出作品,想不到簡宏正看到他拍的照片卻很高興地稱讚說:「原來我要的都在這裡啦……」簡宏正肯定的一句話,他的信心如一塊巨石,穩住在攝影區塊持續精進的腳步。

從小吃齋無朋友 入慈濟茹素如魚得水

陳榮豐缺乏信心的個性,其實是來自於小時候吃素而被同儕嘲笑為「喫菜三、四十年前,吃素在臺灣社會並不普遍化,陳榮豐因為打從娘胎就吃素,在生活、求學上造成他很大的困擾,因為飲食習慣跟別人不同,找工作不易,和同儕相處也顯得格格不入。他甚至跟媽媽吵著要吃葷,媽媽無奈地跟他說:「如果吃得下,你就吃吧!」

陳榮豐的專業攝影技術由為家人紀錄而擴及為眾人留下菩薩身影,他的信心逐增而起歡喜心。(攝影者:許建穎)
他家住嘉義,獨自到臺中讀書,必需靠半工半讀支付生活開銷。求職時,也常因為吃素和讀夜校而遭老闆婉拒,老闆認為:「夜校生,六點就要上課,那不就四、五點就要準備下班,一天能跑多少地方?而男生『吃素』,怎麼會有力氣搬貨?」而拒絕聘用他。

陳榮豐請求老闆試用,一片誠心打動了老闆,他除了努力做好分內事外,空暇時,常主動協助整理倉庫,清點庫存,不計酬勞的做好公司大小事情。幾個月後,原先墊底的業務業績排名,已衝到第一。他說:「我用行動證明,吃素不會比別人差!」

國中時,同學家大拜拜,盛情邀約去作客,說好要請他,卻沒為他準備任何素菜。望著同學們大快朵頤的享受著餐桌上的魚、肉,而他尷尬的坐在一旁,不爭氣的肚子只能吞下滿腹的委屈。

「吃菜耶」──是陳榮豐從小到大被戴上的綽號,也曾是他的自卑與阻力。他總覺得到吃素有何不好?為何常被排斥,一直到加入慈濟後,聽到上人不斷呼籲要吃素,現在吃素反成他感到自豪的好事。

不捨貧瘠鄉親 任淚水潰決

一顆不忍吃眾生肉的慈悲心,在2010年初第一次參加大陸貴州冬令發放時,淚水如潰堤般宣洩不止。一踏入貴州省羅甸縣平岩鄉的發放現場,映入眼廉的是幾百人排成兩列的鄉親和小朋友,一路拍手,齊聲熱烈地喊著:「歡迎、歡迎、熱烈歡迎──」陳榮豐被這一幕給震煞住了。「自己何德何能,讓異地的鄉親如此熱誠待遇?」只是一句簡短的「歡迎」話語,就讓他內心非常悸動,久久無法開口,深怕一開口,感動的淚水即會奪眶而出。

下鄉專訪時,鄉親們看到慈濟志工的到來,藍天白雲的身影,就像對家人般信任地讓慈濟人自由進出他們的家。陳榮豐慶幸自己因為是承擔人文真善美,才有機會踏上只在地理課本上看過的「貴州」,用鏡頭記錄一幕幕感人的事蹟。

「這是藍天白雲志工,十年來付出無私的大愛,他們陪伴鄉親度過最艱困的生活。才能讓我踏上這片土地!」陳榮豐也因為能承擔人文真善美,穿上藍天白雲服裝,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就能而與其他志工同霑這分禮遇。

「以前覺得哭是件很丟臉的事,不管多感動的場合,能讓淚水在眼眶打轉就很了不起了。但,那一次,眼淚就是不聽使喚地拼命流……」他笑稱自己四十年不掉淚,一哭就哭了三十分鐘,回憶貴州發放一行,內心依舊充滿了感動與不捨。

七天的貴州之行,陳榮豐深深體會到「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的樣子到底是如何?在美麗的石頭山,矗立於地上的建築物,都是可從屋裡能看出屋外,從屋外能可看進屋內,一片片不甚完整的竹子編蓋成的簡陋屋子,根本無法遮風避雨。

再走進因骨折沒錢就醫,造成手臂彎曲,而無法工作的李先生家,太太也因不明的背痛,只能做些簡單的家事,連挑一擔水都得走走停停。完全沒有經濟來源,處境不禁令人鼻酸。

還有那黑黑的鍋裡,淌著黏黏稠稠的玉米粉粥,本以為是給豬吃的,那知是他們三餐的主食時。陳榮豐內心吶喊著:「世上怎麼有這麼苦的人?苦啊──苦啊──」再也忍不住地趕緊跑出房外,任由滿眶的淚水潰堤,哽咽到不能自己。

一趟貴州之行,平日讓太太照顧得像老爺的陳榮豐,回來後已不再計較吃,也收起愛玩樂的心。「以前一年總要出國旅遊一、二趟,當時覺得很快樂,但高興的感覺很快就沒了!而貴州發放,卻是一輩子都不會忘的記憶。」這是陳榮豐最大的體悟。

架設FTP 平臺省時減碳


一趟感動之旅,他更加惜福,回到臺灣後,接下了人文真善美窗口。一切起頭難,當時社區沒有專屬的資料庫,志工寫好文稿,卻不知跟誰要照片?為了上傳大藏經,彙整資料費時又費力,因而起了煩惱心。

陳榮豐第一次出勤,總共拍了二千五百張,後來才了解,拍照的人應了解整理照片人的辛苦,所以不要多拍,看好、看準再按快門。(攝影者:施龍文)
為了讓資料整合更方便、快速,陳榮豐先在自己公司的網站,設立人文真善美專用的FTP(網路資料共用儲存平臺),隨著勤務量增加,硬碟容量不敷使用,本是準備再購買一個專屬的FTP。當他在網路上蒐尋合適的硬碟容量時,剛好有人要出售二手伺服器,在電話連絡互動過程中,賣方得知是慈濟要使用的,竟然表示願意捐贈,這段意外的善緣,讓他感到身為慈濟人而與有榮焉,更積極的推動網站架設工程。

完成FTP設立後,陳榮豐看到有活動要申請真善美派班,常常臨時電話通知、或是以發簡訊的方式聯繫,活動地點和時間常會有遺漏。人文真善美團隊無法事先知道活動訊息,找不到出班人員而造成很多不便。

陳榮豐覺得除了電話連絡外,善用發達的科技,應該有更省時和更全面性的通知方式,於是和電腦工程師討論,經過六個月製作,完成了線上的「活動一覽表」,讓臺中市南區一整年的常態性活動可以一次登錄,突發的活動訊息,如出坡、環保、助念、告別式等,都可以隨時上網站登錄,不但省下可觀的電話費,還可以讓更多社區志工、會眾參與。

傳承經驗 幽默感培養後進

除了專業攝影之外,踏入慈濟後拾回了自信,他如菩薩遊戲人家,主持攝影共修以幽默詼諧的語氣自我調侃:「你們才拍幾百張,我第一次參加五天的營隊,總共拍了二千五百張,還高興的不得了,以為自己很厲害。後來才了解,拍照的人不知道看照片人的辛苦,所以不要多拍,看好、看準再按快門……」一個月一次的共修,陳榮豐為志工加油打氣,以自身經驗勉勵新人。

簡宏正很喜歡找他主持攝影共修課程,「榮豐主持,跟學員互動沒有距離。只要告訴他課程講師是誰,他一定事先做功課,課程中認真聽課、作筆記,所以做總結時都能扣住主題。」簡師兄還說:「每次共修結束,我們的學員都是笑著走出教室!」

因為承擔,讓陳榮豐在付出中受到肯定,在慈濟大家庭中,由於相同的飲食習慣,讓從小茹素的他,在加入慈濟後如魚得水,也因為喜愛拍照而找到著眼點,信心被啟發,他將感動化行動,以專業科技為社區、為慈濟留史跨出一大步,電子派班、零誤差。

(文:蔡素玲、林美宏 臺中市報導)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