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梅 承擔是動人的力量
2013-10-16 | 曹慈廉一路崎嶇才到達學生的家,入內一望盡是漆黑的陋室,家長傾訴因為貧窮無法讓孩子繼續升學,站在一旁的孩子聽著直落淚。這般心酸的情境,令玉梅深印腦海裡。
2003年,玉梅參加廈門慈濟社區志工見習培訓,在秋天開學後的兩個月,每週假日都會與慈濟志工去福州、寧德、漳州、同安等地區,每週訪視近二十位助學生的家庭。
學生遠離家鄉艱苦求學,每個月才返家一趟,每當孩子準備返校,母親就趕緊包裹糧米,恨不能把最好的都塞給孩子,依依不捨相擁而泣,玉梅見狀心疼不已,也更了解做志工的意義,給予適時的援助與溫暖。
訪視見苦方知福 放下文筆先陪伴
志工溫煦的關懷,對玉梅有著同樣的感動,也是牽引她進入慈濟的因緣。2002年底,父親因為心肌梗塞在家中往生,慈濟志工輪流前往助念,她與家人十分感念。由於玉梅工作長期派駐大陸地區,她應廈門慈濟志工邀請,參加社區讀書會與手語共修,進而接受慈濟志工培訓。
2005年,玉梅受證慈濟委員,當時廈門地區慈誠委員只有十位,每位志工幾乎都要身兼多功能角色。受證後,玉梅平時要上班,又要兼顧志業,非但沒有退縮,更是精進學習。她擔任社區副組長,參與活動與課務組,兼做司儀,還勇於承擔三合一窗口。
從完全不懂何謂「三合一」,也沒有人教導,她以工作管理檔案的豐富經驗,運用在處理慈濟的資料分類。先將所有以前的舊照片、舊卡帶分門別類,依日期、種類區分,並將證嚴上人的圖書影片整理歸檔,建立方便蒐尋的目錄資料。
為了帶動志工學習活動記錄,每週舉辦讀書會與共修課程。玉梅鼓勵志工多閱讀《慈濟》月刊,掌握慈濟精神,練習多寫日誌;邀請專業攝影志工依月刊的圖像,解說拍照技巧;以觀摩大愛臺的新聞影片,學習錄影重點。常住師父也提供臺灣的三合一教學影帶,就這樣土法煉鋼,訓練出一、兩組獨立作業的三合一志工。
眾力合心方能成 回歸社區深耕耘
透過記錄慈濟活動,使玉梅觸發許多的感動。2005年福鼎義診,許多村民一早趕路,走了幾小時路程才來到義診現場。有位老人跛行前來就診,才脫下襪子,頓時揚起腐屍味,腳踝處包裹著樹葉內有成團的藥草泥,當醫生清創後,驚見傷口潰爛見骨,蛆蟻爬行其中,醫生告知老人急需住院治療。玉梅一旁看著,陣陣酸楚,暫時放下手邊採訪工作,陪伴老人辦理住院。
病苦示現,讓玉梅體悟要知福惜福,更精進踏實每一步。她時常帶領新人,教導如何採訪,又要兼顧活動主持。一次,在活動中不巧遇到停電,音控放不出影片,種種壓力應變加諸在她的身上,待收場返家後,她整個人癱倒在床。之後,全臉長滿疹子,經診斷是脾臟出了問題,疹子一個月無法消退,只好每天服用中藥,戴著口罩上班。
這一場病,她感受任何事情並非一人所能獨撐,需要集合眾人的力量共同完成。在生病期間,感恩許多志工關懷照顧,讓孤身在廈門工作的她,如同有家人的溫馨相伴,使她很快就恢復體力,開始與各功能組團隊努力招生更多志工。
玉梅的事業與志業兩頭忙,似乎無法專心,心想慈濟事務需要更多人手協助,2006年歲末參加福建地區冬令發放後,便辭去工作返回臺灣,隔年專任靜思人文職工。2010年與臺灣志工參加福建省冬令發放,再度回到熟悉的地方,見到昔日夥伴,得知當地志工人數激增,各個功能組志工不用再身兼多職,大家勤於學習的精神,也激發起玉梅想回歸社區耕耘種子的念頭。
重新歸零重頭學 勇於承擔高品格
2010年萬華社區志工擴編成四組,玉梅與資深志工邱淑珍談話間得知人文真善美人力缺乏,思索後即說:「我來做!」她主動承擔人文真善美行政窗口,認為這是一項新的嘗試與學習。她從參加真善美月會開始,進而參與編採課、多媒體課、初階課程、列傳課程等,重新歸零、從頭學起。
經過三年的時間,她多方了解每位真善美志工的習慣與個性,建立工作默契之外,也感到必須積極培育新血輪,於是邀請文字志工沈國蘭、洪綺伶討論,將她們在北區所學的寫作技巧,分享並陪伴社區新芽志工,期望不斷傳承接棒下去。
隨著蘇州靜思書院成立,玉梅穿梭兩岸的足跡更為頻繁,2012年負責蘇州靜思志業的人資部門,每個月將近有二十天在蘇州培育靜思職工,只要一返回臺灣,就趕忙著臺灣靜思志業與萬華人文真善美的勤務。她秉持著「今日事,今日畢」的做事效率,善用分分秒秒。
「勇於承擔,是動人的力量。勇於承擔錯誤,是高尚的品格。」玉梅似乎每次抽靜思語籤,都會抽到這一句,心想這是上人指示她的功課。不論是志工或職工的角色,人在臺灣或是到大陸,她一直走在慈濟的路上,精進踏實每一腳步。
(文:曹慈廉 臺北報導2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