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娟 帶著菩薩印記
2013-10-21 | 何淑麗初見面,那豐腴的雙頰、圓圓的臉蛋,加上淺淺的雙下巴,有著親切的笑容,讓何淑麗頓然感到得救了。但讓她震驚並留下印象深刻的竟是她臉頰上那深紅色的胎記,掩蓋了秀麗的半個臉龐,像是在告訴別人,她是一位勇於面對異樣眼光,坦然面對人生的人;爾後,與張小娟相處的過程中,何淑麗發現,這確實是她所認識的張小娟……
志工初體驗 歡喜入慈濟
1996年賀伯颱風來襲,也為嘉義朴子地區帶來重大的水患災情,當時全家都是慈濟會員多年的小娟,也在慈濟志工的邀約下,一起為朴子地區受災民眾製作熱騰騰的便當。
當時小娟首次親身參與志工的付出,發現原來幫助別人是一件那麼快樂的事。原本只從報紙得知慈濟是行善團體的印象,因為實際的付出,進而更加憧憬也更想成為其中的一員,因此她和媽媽一起報名,正式參與志工的行列。
施比受更有福,手心向下是有福的人,反省人生的不如意,小娟感恩自己走入慈濟,一路走來總是向前看,要往好處想。要如同向日葵具有一顆如太陽般明朗、快樂的心,以勇氣與毅力,做一個付出無所求的人。
急難關懷 感動的一刻
2003年嘉義縣太保市化工廠發生爆炸,當時天氣很冷,小娟臨時被指派到醫院做記錄,這是她第一次跟志工到醫院關懷。
她見識到臺灣媒體搶新聞的景象,以及被不同宗教信仰的醫院,阻隔在外,當時她和訪視志工在醫院外面,吹著強烈的冷風將近半個小時,屢次溝通仍不得其門而入。
當時小娟穿著的是社區志工的衣服,還看不出是藍天白雲的志工,資深志工靈機一動,向院方說背著相機拿著筆記本的小娟是「記者」要進入採訪,院方才放行,志工也趕緊搭上順風車,才能一起跟著進入。
小娟看見現場訪視組志工,親切握住滿臉傷痕的傷者,說著:「不怕、不怕,現在已經很安全的在醫院裡,醫生、護士都盡心盡力在照料著,一定一切沒問題,安心休養不用擔心……」等等的互動,看到血流滿面的患者,志工輕柔細語感同身受、關懷傷者,這才知道志工關懷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傷者心安。
傷患躺在病床上,即使是身體疼痛,心裏的感受卻是溫暖的。人間有愛好美!醫院裡的情景一直刻劃在小娟的心坎裡。那天吹了冷風回家後,雖然感冒發高燒躺了幾天,但是那一幕仍舊在內心廻盪不去,讓人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持上人的法 做就對了
現在小娟一路走來十多年了,也從剛開始的環保志工轉為人文真善美,想起剛開始做環保時,身上的皮膚總是明顯地出現紅疹與發癢,因為當時的資源回收大部份是垃圾,身體原本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擾,所以每次做完分類,回家就要找醫師報到。
正當為做環保志工的考驗所苦時,同時間小娟也參與社區手語隊,走入護理之家關懷阿公、阿嬤們。由於社區的志工多數年紀比較大,幾乎都不會用電腦,小娟從學校畢業不久,會電腦操作,於是在志工謝惠芬牽引下走入人文真善美志工的行列,開始為社區寫文稿、拍照作記錄。
在人文真善美這個區塊,小娟不僅拍照、寫作,一路從基礎課、通識課、新聞採訪高階課,還回花蓮本會學習美編。從此展開人文真善美志工歷程,上人言「用心就是專業」,從門外漢邊做邊學,雖不是專業,但小娟總抱持著「做中學、學中覺」,只要是好的、對的、能為人付出的事「做就對了!」。
經驗累積多了,她總是鼓勵著新芽志工,有機會就要把握因緣,參與慈濟的各種活動;入寶山要懂得尋寶,多元而且多彩多姿的人文志工,藉由採訪看到數不清的人品典範,可以體悟更多、感受更深。
因為人文真善美志工的緣故,讓小娟有機會走入社會的暗角、深入多元社會的另一面,見苦知福,記錄著內心深處的人生悲歡離合,也為黑暗寒冷的道路上點燃溫暖的一盞燈。
寫作遇瓶頸 上課求突破
十年來小娟不曾中斷記錄的工作,除了為慈濟寫歷史,更為歷史做見證,她也勇於分享自己,雖然有時也有走不出來的瓶頸,總是依循著,證嚴上人的靜思語:「讚美當警惕、是非當教育、嫌棄當反省、錯誤當經驗」,來提醒自己。
有一年小娟的寫作面臨瓶頸,寫了整整一年,文章一直無法在網站上被公開,因此也讓她嘗試用各種方式寫作。一場同性質的活動可以有多種寫法,那一整年的歷練,又參加花蓮本會黃基淦老師所教授的慈濟人列傳課程,才發覺原來自己真的對寫作磨出興趣來。
小娟的寫作方式,不用錄音筆,而是很認真、用心的聽與觀察受訪者的一言一行,每一次參與活動記錄,都能與人文真善美夥伴,影音、圖、文三合一的搭配下,因為長期合作而培養出默契。
雖然還是上班族的小娟,總是把「休假日」當「修行日」,承擔任務必定使命必達,為人間的美善,留下真實美好的記憶。
從採訪中,看到很多志工的人生轉折歷程,小娟深深覺得自己是幸福的。擔任人文真善美志工其間,和許多不同社區的志工,結下無數的好善緣,一路走來收獲最多的總是自己。
善的印記 警惕自我
對小娟來說,自從娘胎出生左臉上就帶著與生俱來深紅色的印記,她覺得如玫瑰般色澤的胎記,既不用標新就已立異,從小她就不願做一個凸出的人,寧願選擇在人群中與大夥兒一起,是朋友眼中講義氣的人,但是這個印記卻很難不被發現。
翻開記憶中的寶盒,小娟曾經為了臉上的胎記尋訪名醫,二十多年前當臺灣引進第一部染料雷射機器,年輕時的她成為實驗對象,做雷射治療時圍著十幾位穿著白袍的實習醫生,看著主治醫師在胎記又稱微血管瘤上打著脈衝光,雖抹麻藥但強烈的刺痛仍在她臉上淌著兩行熱淚。
實習醫生忙著為她拭去淚水,陸續做十多次的治療,花費超過二十萬元,但左臉仍舊依然故我的回覆原狀。經過十多年醫療愈來愈普及,染料雷射卻成為美容界的新寵,不斷有朋友告知「小娟!很多人都醫好了,妳為何不去?」「而且現在一點才十元,很便宜」。
而當時小娟臉上常長痘痘,一不小心摳破,連帶靜脈瘤也跟著出血,鮮血總是不斷地涓滴而下,很不容易止住,於是在科技發達的十年後,她終於再次鼓起勇氣挑戰,然而依舊枉然啊!。
同樣是十一次的治療,過程中的疼痛依舊,深紅色的胎記變淺紅色,但還是失敗,沒多久還冒出幾顆斗大的顆粒,醫師說是正常現象只能改善卻不會好,最後小娟徹底的放棄了,其實伴隨她走過無數年頭的胎記,在她心中早已不在意。
一路走來小娟發現在善與愛的環境下成長,雖然小學時調皮的男同學曾開玩笑地「紅面耶!紅面耶!」的叫喚著,心裡面曾經有過小小的自卑感,但發現那只是玩笑話,幸虧一直有家人與好友相伴走過無憂的歲月。
更珍惜因為有「它」,她的人生才如此充滿色彩,也一步步將她引入善門走入慈濟,所以她覺得胎記不僅是「善的印記」,更是「菩薩的印記」,時時警惕她要「口說好話、腳走好路、身行好事」,行菩薩道。
(文:何淑麗)